快訊

苗栗南庄露營區驚傳車墜溪谷! 3人受困吊掛救援中

出境機票全民埋單?若強制驅離陸配亞亞費用怎算 移民署釋疑

陸配亞亞坦言裡外不是人 曝孩子在校被問「是否跟媽媽一起遣返?」

陸地方政府賣地收入連三年縮水 加劇地方財力緊張

大陸2024年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收入在2024年為人民幣4.87兆元,按年下降16%,這已經是土地出讓收入持續縮水的第三年。(中新社)
大陸2024年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收入在2024年為人民幣4.87兆元,按年下降16%,這已經是土地出讓收入持續縮水的第三年。(中新社)

大陸財政部24日公布2024年財政收支數據。2024年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收入人民幣21.97兆元,按年增長1.3%。其中,長期是大陸地方政府重要財政收入的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收入在2024年為人民幣4.87兆元,按年下降16%,這已經是土地出讓收入持續縮水的第三年,土地收入持續縮水加劇了地方財力緊張和償債壓力。

從主體稅種來看,2024年國內增值稅實現人民幣6.67兆元,按年下降3.8%;企業所得稅實現人民幣4.09兆元,按年下降0.5%;國內消費稅實現人民幣1.65兆元,按年增長2.6%;個人所得稅實現人民幣1.45兆元,按年下降1.7%;進口貨物增值稅、消費稅人民幣1.92兆元,按年下降1.6%,出口退稅人民幣1.93萬億元,按年增長12.6%。

2024年與房地產和土地相關的收入依然是負增長。2024年契稅收入人民幣5,170億元,按年下降12.5%,四季度房地產交易更趨活躍,但依然難改全年縮量的狀態;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收入人民幣4.87兆元,按年下降16%。這已經是土地出讓收入持續縮水的第三年。

21世紀經濟報導指出,自2021年全國土地出讓收入創歷史新高達到人民幣8.7兆元以來,2022年、2023年、2024年較上年的增速分別為-23.3%、-13.2%、-16%。土地出讓收入是大陸地方政府基建投資、償還債務等重要的資金來源,土地收入持續縮水加劇了地方財力緊張和償債壓力。

從整體數字來看,2024年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收入能實現1.3%增長,主要在於非稅收入的增長,2024年非稅收入人民幣4.47兆元,按年增長25.4%,大陸財政部相關負責人表示,這主要是部分中央單位上繳專項收益和地方多管道盤活資源資產等拉高非稅收入有關。

美國之音報導,儘管人們對非稅收入增加已有心理準備,但增幅如此之大還是超過普遍預期。過去一年地方政府為維持自身運作而設立各種收款名目,有的「倒查三十年」逼迫民企「補稅」;有的派出警察跨地區扣押企業家,迫使他們付錢,地方政府更普遍的做法就是利用手中的權力亂收費,直接提高各種收費標準。

人民幣 房地產 消費稅

延伸閱讀

墾丁、劍潭活動中心引議…救國團:依法租用 無私自封路

國有地綠能裝置容量衝3.3GW 種碳匯新案上半年登場

家人過世「遺產稅高達1600萬」! 上班族崩潰求助…地政士出面解答

中行挺AI鏈將金援4.5兆 協助本土科技自立自強

相關新聞

海底撈「小便門」10倍賠償到帳 同桌吃飯的朋友卻翻臉了

上個月24日,兩名17歲男子在「海底撈」上海外灘用餐後向火鍋裡小解引發軒然大波。海底撈3月12日宣布,對2月24日零時至...

美擬對中國船隻收取高額停泊費 中國船東協會:違反國際規則及美法律

路透社報導,據路透社週四看到的一份聲明稱,中國船東協會反對美國提出的對擁有或訂購中國船隻的遠洋貨運公司徵收高額港口進入費...

大陸2月製造業PMI創3個月新高 學者:受政策預期、關稅戰急單影響

大陸國家統計局1日發布數據顯示,2月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PMI)為50.2%,比上月上升1.1個百分點,並創3個月新高。...

赴習近平座談會沒在怕?他坐姿鬆弛如官老爺 驚人背景曝光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16日會晤民營企業,參與會議的企業家陣容受矚。座位安排上,王傳福和雷軍中間有一位坐姿特別的企業家,他微...

微信攜13億用戶 接入DeepSeek

大陸新創公司深度求索(DeepSeek)開發的AI模型轟動全球,陸企紛接入應用,大陸最大通訊軟體「微信」也正透過灰度測試...

大企業改用AI 陸失業率將加劇

DeepSeek橫空出世後,中國企業紛紛宣布接入應用,引發AI替代人工的職場恐慌,甚至有企業傳出裁掉百分之九十五的客服人...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