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嘉義6.4強震「有感搖晃43秒」 專家:當地50年最大規模

力積電(6770)擠身台積電供應鏈 網酸:可以等年底信黃董了

小年夜溫度驟降 吳德榮:除夕至初二寒流侵襲恐5度以下

火線人物/比特大陸創辦人詹克團 白手套危機考驗經營智慧

比特大陸旗下算能科技涉入白手套危機,讓比特大陸創辦人詹克團面臨經營危機。(網路照片)
比特大陸旗下算能科技涉入白手套危機,讓比特大陸創辦人詹克團面臨經營危機。(網路照片)

比特大陸公司旗下的算能科技傳出可能當白手套幫華為下單給台積電,以取得先進製程的AI晶片,雖然算能科技出面否認,但台積電已經切斷供貨,這也讓比特大陸創辦人詹克團再度面臨經營上的危機。

股權風波 創辦人分家

詹克團在幣圈中的經歷充滿了起伏,充滿了技術創新、商業機智和內部權力鬥爭。

比特大陸以生產挖掘比特幣的「礦機」聞名,在中國大陸市場占有率一度高達七成,在比特幣爆紅的年代,比特大陸在比特幣礦機領域可謂「喊水會結凍」,並曾在2018年申請到香港股票上市,公司估值一度高達人民幣500億元,詹克團身價也高達人民幣300億元,在2019年胡潤百富榜擠進第100名。但好景不常,比特幣價格意外崩跌,IPO因此取消。

緊接而來的股權爭奪讓公司元氣大傷,比特大陸的兩位創辦人詹克團(持股36%)和吳忌寒(持股20%)在2019年陷入一場奪權風波,起因詹克團有意轉往AI晶片領域發展,但吳忌寒堅持在比特幣及區塊鏈,先是吳忌寒將比特大陸工商登記上的法定代表人及董事長詹克團變更為自己,並解除詹克團在比特大陸的一切職務。隨後詹克團多次向北京海淀區司法局提起行政覆議,申請撤銷法定代表人變更,並恢復自己為法定代表人。

在經歷了比特大陸法定代表人反復變更,甚至吳忌寒方面公然在海淀行政服務中心搶奪營業執照等鬧劇之後,吳忌寒與詹克團達成和解:詹克團以6億美元價格收購吳忌寒部分股分,吳忌寒擔任比特小鹿董事長並從比特大陸獨立出去。

各走各路 轉攻AI晶片

內鬥風波過後,比特大陸兩位創辦人走向了不同的發展道路。吳忌寒的比特小鹿重點布局區塊鏈基礎設施建設,帶領比特小鹿於今年4月14日在美國那斯達克敲鐘,目前總市值約10億美元;詹克團的比特大陸業務主要聚焦在AI晶片和礦機晶片,旗下的算能科技就是專攻AI晶片領域。

據悉,深圳算能科技有限公司成立於2019年4月,此前法定代表人為李騏,同時也是該公司實際控制人,持有66.7%的股份,詹克團為第二大股東,持股33.5%。該公司主要經營範圍是積體電路晶片及半導體產品的設計、開發、銷售、技術諮詢。之後詹克團成為深圳算能科技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並擔任總經理執行董事一職。

這次傳出擔任華為白手套的算能科技,陸媒調查發現,算能科技母公司比特大陸早年就跟華為合作,詹克團剛成立算能科技時,還找來華為前員工李騏擔任法定代表人與執行董事,跟華為關係相當密切。

後來2021年李騏停止擔任算能高管,這個過程中,算能可能與華為有一定約束性協議,將台積電代工、有相似設計的AI晶片提供給華為,雖然算能科技發出聲明稿否認與華為有業務往來,並傳出台積電可能沒收算能科技的預付款數億美元,換算台幣可能高達上百億元,這個風波如何善了,將考驗詹克團的危機處理能力。

台積電 晶片 華為

延伸閱讀

傳美國要求ASML等5企業 交出中國客戶清單

路透:美商務部令台積電停供中國7奈米AI晶片

美要IC設備廠交出陸企清單 眾院點名ASML、東京威力科創等

比特犬襲主!女主人右臂遭連肘咬斷 員警開槍殺狗救人

相關新聞

避川普關稅大棒 陸去年出口創高

美國候任總統川普本月重返白宮前,大陸官方昨公布最新外貿數據,去年出口規模首次突破人民幣廿五兆元,創下新高,尤其年末出口強...

陸半導體業 高薪搶人成過去式

高薪是半導體公司吸引人才的武器,以往中國大陸不少半導體公司動輒開出數倍薪資挖角,範圍包括台灣、南韓甚至美國,不過有大陸財...

年關近金廈小三通跑單幫亂象頻傳「國門蒙羞」引熱議

民眾搶買年貨帶動金廈小三通的邊境貿易熱潮,不少人利用小三通跑單幫賺取豐厚利潤,也衍生的亂象卻引發民怨。社群媒體今天熱傳一...

美公告2024年假冒和隱私惡名市場名單 微信首次被移除

美國貿易代表署(USTR)8日發布《2024年假冒和隱私惡名市場名單》(2024 Review of Notorious...

AI算力縮水29% 輝達發布陸版RTX 5090D顯示卡

輝達(NVIDIA)7日發布RTX 50系列顯卡,也推出符合美國出口管制規則的大陸特供版旗艦顯卡RTX 5090 D,將...

救股市 陸禁大型基金拋售股票

中國大陸股市在二○二五年開局首周表現不佳,上交所、深交所近日約見外資機構,召開座談會聽取意見之際,路透引述消息指,大陸主...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