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疑天雨路滑…台62線快速道路小貨車翻覆摔爛 傷亡不明搶救中

為和平不得不犧牲?俄致命空襲首都後 基輔市長:烏恐須領土讓步

命運一樣!黃呂錦茹、柯文哲逃不過「偵查第2次」 羈押禁見理由曝光

2024 年Q3全球智慧手機市場反彈 小米排名第三

根據調研機構TechInsights  1日發布最新研究報告,2024年第3季全球智慧手機出貨量年增3.8%,達到3.077億支,這已經是連續四個季度保持復甦態勢。其中小米繼續保持第三名的位置,全球出貨量為4,280萬支,年增3%,佔據14%的市占。中通社
根據調研機構TechInsights 1日發布最新研究報告,2024年第3季全球智慧手機出貨量年增3.8%,達到3.077億支,這已經是連續四個季度保持復甦態勢。其中小米繼續保持第三名的位置,全球出貨量為4,280萬支,年增3%,佔據14%的市占。中通社

根據調研機構TechInsights 1日發布最新研究報告,2024年第3季全球智慧手機出貨量年增3.8%,達到3.077億支,這已經是連續四個季度保持復甦態勢。

其中三星以近19%的市占位居全球智慧手機市場榜首。蘋果以17%的市占位居第二。小米、OPPO(包括一加)和vivo佔據其餘前五名的位置。

三星全球智慧手機出貨量為5770萬支,佔據了近19%的市占,低於一年前的20%。該公司智慧手機出貨量年減3%,表現遜於整體市場和許多競爭對手。除中東歐和非洲中東地區外,三星在其他所有地區都出現年度下滑。

在成熟市場和印度市場,三星的表現也是喜憂參半,這是由於來自蘋果和一些大陸領先品牌的競爭加劇。此外,新推出的Z Flip 6由於零售價格較高、硬體升級較少和管道促銷不足而未達到預期目標。

蘋果iPhone本季度全球出貨量為5,240萬支,年增12%。佔據17%的市占,較一年前的16%增加一個百分點。除加拿大市場表現疲軟外,蘋果在所有主要地區和市場的出貨量均實現年度增長,這主要得益於iPhone 15和舊款iPhone機型的大幅價格折扣

蘋果在大陸的下滑趨勢已在本季度終止。蘋果iPhone在大陸的出貨量年增2%,與2024年第2季度下降8%相比有所改善。iPhone 15系列和舊款iPhone機型的大幅價格折扣,以及協力廠商對新推出的iPhone 16系列的強勁通路促銷,幫助該公司在全球最大的智慧手機市場中改善了本季度的表現。

小米繼續保持第三名的位置,全球出貨量為4,280萬支,年增3%,佔據14%的市占。值得注意的是,小米已經連續五個季度保持增長態勢。

其中大陸市場的強勁表現(年增13%)超出了預期,這主要得益於紅米K70系列和小米14系列的需求。在其他地區(除中拉丁美洲外)和印度的表現仍然疲軟。

OPPO(包括一加)超越vivo,本季度位居第四。這兩個品牌的合計出貨量為2,770萬支,年增率與去年同期持平,市占為9%。

vivo全球智慧手機出貨量在本季度達到2,760萬支,年增25%,佔據9%的市占,位列第五。

中東 印度 折扣

延伸閱讀

步上蘋果iPhone 16後塵 Google Pixel手機因這件事遭印尼禁售

蘋果財報/iPhone 16需求俏 但本季營收展望平淡 盤後股價跌2%

手機價格戰加劇 台鏈有壓

小米汽車SU7 Ultra量產版預訂3,680輛價值135億元

相關新聞

「重創緬北電詐集團」 緬甸移交920多名電信詐騙嫌犯給大陸

大陸公安部微信公眾號23日稱,近日,緬甸執法部門將前期在緬撣邦南部當陽、勐休等地抓獲的920多名陸籍涉詐犯罪嫌犯,透過雲...

關稅已達245%?陸外交部連2天發聲:再玩數字遊戲將不予理會

美中貿易戰持續延燒,美國白宮15日一份針對232條款的相關事實清單(fact sheet)中提到,由於大陸採取報復行動,...

白宮指中國關稅上看245% 中國外交部:無實際意義

針對美國白宮表示,中國輸美商品已面臨最高245%的關稅,中國外交部今天上午以未署名的發言人表示,美方對中輪番加徵關稅已經...

小米SU7車禍引關注 陸新規要求「電動車電池不起火不爆炸」

小米SU7電動車日前在大陸高速公路爆燃事件導致3名乘客喪命,受到高度關注。電動車安全標準成為大陸汽車工業最急迫的優先事項...

陸發布萬字白皮書談中美經貿後…央視再「駁斥美方十大謬論」

美國對中國大陸加徵104%關稅在9日生效後,大陸國務院新聞辦公室隨即發布近3萬字《關於中美經貿關係若干問題的中方立場》白...

美對等關稅衝擊全球 陸在WTO會議抨擊:開錯方、吃錯藥

世界貿易組織(WTO)9日在瑞士日內瓦召開貨物貿易理事會(Council for Trade in Goods, CTG...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