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曾說「生活給我一拳」…江坤俊突宣布最後門診日 未來新動向曝光

嚇死人!日本岐阜多處突現「動物頭顱斷肢」 居民心驚:不敢深夜外出了

打敗業務主管、工程師 獵才第一名職務讓人力銀行驚訝

大陸對台經貿下一步? 陸委會示警「大陸產能過剩」行業

陸委會17日公開提醒台灣內部涉及大陸產能過剩的產業,「陸陸續續可能都會碰到類似的問題」。(記者廖士鋒/攝影)
陸委會17日公開提醒台灣內部涉及大陸產能過剩的產業,「陸陸續續可能都會碰到類似的問題」。(記者廖士鋒/攝影)

大陸商務部日前指控台灣在去年底陸方的貿易壁壘調查後,沒有採取任何措施取消對大陸貿易限制,所以大陸也正研究進一步的措施,而陸委會對此於17日進一步具體回應,提醒台灣業者,大陸本身產能過剩的產業,都必須要去注意,甚至強調「這不會因為我們開放了什麼,就有所改變」。

陸委會副主委梁文傑17日在記者會上面對本報記者詢問政府目前對於後續ECFA有什麼具體的沙盤推演、會如何預作準備,以及是否會考慮放寬限制大陸地區產品進口時,做出上述表示。

他指出,商務部所說的貿易壁壘調查其實跟ECFA沒有關係,它所謂的貿易壁壘是說兩岸當年在加入WTO時,因為台灣本來就有對大陸的一些產品做限制,兩岸在加入WTO時也沒有談到這個問題,所以這其實是從加入WTO以後一直遺留的「歷史問題」。

他強調,台灣這麼多年下來,也陸陸續續的開放了一些商品進口,具體的工作是由國貿局在做,國貿局會定期詢問相關利益的廠商或者是商會、協會,對於某一項商品開放大陸產品進來有沒有問題,經過這樣的評估之後,國貿局定期會去解除一些限制,「這麼多年下來也解除了不少」。

梁文傑指出,既然這是因為WTO所遺留下來的歷史問題,我方還是希望兩邊能夠循WTO的機制坐下來談,但是我們也認為其實大陸對貿易壁壘的一些做法,除了政治作用,也與內需不振有關。

他表示,「中國現在的內需不振,很多其實是過度擴產、低價傾銷,所以台灣這邊凡是有受到類似的競爭關係的,我想陸陸續續可能都會碰到類似的問題,比如說石化、鋼鐵、紡織」,因為大陸要解決他們內部的生產過剩的問題。

他還提到,另一方面,由於外資、台資陸續外移,所以大陸也希望藉由這種方式逼迫台商繼續在大陸生產或是投資,所以大陸的這些做法,「其實跟所謂的貿易壁壘未必有直接聯繫,相關的比如說紡織、石化、鋼鐵這些產業,有碰到大陸是屬於過度擴產、低價傾銷的話,都必須要注意」。

他強調「這不會因為我們開放了什麼,就有所改變」。

隨後他則重申,政府的立場很清楚,中華民國的生存與發展是不可退縮的底線,「要用經貿當作武器來逼迫政府在這方面退讓,這是基本上不可能的」。

公開資料顯示,大陸商務部自2023年4月12日起,對台進行「貿易壁壘調查」,當時陸方的申請人提出2455項大陸農產品、五礦化工產品、紡織品等遭到台灣禁止進口,同年8月官方宣告初步調查內容,並於12月15日發布公告認定台灣對大陸貿易限制措施構成貿易壁壘。

目前為止,大陸已對台灣有三波相關措施,包含於去年底宣布對台灣生產之丙烯、對二甲苯等12個稅目的石化進口產品中止ECFA稅率,以及今年5月對石化、紡織、機械、鋼鐵及金屬、運輸工具等共134項產品之ECFA關稅減讓中止,並在9月對34項農產品中止免稅。

ECFA WTO 梁文傑

延伸閱讀

陸委會:兩湖論壇24日舉行 大陸杭州副市長來台參加

【重磅快評】賴清德緊抱台獨黨綱 兩岸「一鹿和平」?

中共邊喊促融邊軍演 陸委會:政策矛盾應有節制

兩岸官方再度交鋒「九二共識」 陸委會:不再糾纏文字遊戲

相關新聞

難樂觀 陸多省市降今年經濟目標

大陸各省市「地方兩會」已陸續召開,面對今年更加嚴峻的經濟前景,在去年基礎上,十餘個省市區調低了今年經濟成長目標,顯示謹慎...

習近平熱線川普 籲美方慎重處理台灣問題

選在美國總統就職前三天,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十七日晚與美國候任總統川普通電話。針對台灣議題,習近平強調「台灣問題事關中國國...

宣布了!陸文旅部:近期恢復福建、上海赴台團隊遊

大陸文化和旅遊部(文旅部)17日公告,為進一步促進兩岸人員往來正常化和各領域交流常態化,回應台灣基層民眾和旅遊業界熱切期...

首批大陸赴台團客遭擱置? 我稱未接獲申請

兩岸就陸客來台互推責任,大陸國台辦昨爆料,「大陸居民首批赴台團隊遊的名單至今還擱在民進黨當局有關部門的案頭」。對此,陸委...

大陸福建省政府工作報告 披露今年對台工作計畫

大陸各省市近期紛紛開展省級「兩會」,其中福建省的政府工作報告的對台部分提出,今年將會加強教育、司法、衛生、科技、體育、文...

中英經濟對話 何立峰會英財相

暌違近六年的英中經濟財金對話,昨天在北京舉行。大陸國務院副總理何立峰說,願和英方進一步拓展經濟財金合作,為發展穩定互惠的...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