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野生菌 衝出數百億人民幣大產業

「大家在採摘野生菌時不要破壞它的生長環境,握住菌柄輕輕一搖就能摘出來。」近日,在雲南省玉溪市易門縣的一片山林中,採菌嚮導普艶蘭正帶領一批來自河北省的遊客開啟採摘野生菌之旅。
中新社報導,得益於氣候、地理等資源優勢,地處大陸西南的雲南擁有900餘種野生食用菌,約占大陸全國種類的90%、全球種類的36%,是名副其實的野生菌王國。過去十多年中,普艶蘭的身分從菌農變成「菌導」,同時也見證著雲南野生菌逐步從深山走向市場,成長為年產值數百億元(人民幣,下同)的大產業。
33歲的普艶蘭在「菌鄉」易門長大,從小練就了識菌、採菌的生活技能。「小時候我們採來的菌子只是供家裡人吃。」普艶蘭說,後來隨著雲南野生菌的名氣越來越大,逐漸有商販來到易門收購野生菌。
「雞樅鮮甜,煮湯、清炒都可,乾巴菌鮮香,用來炒飯最佳。」憑藉一手烹飪野生菌的絕技,普艶蘭經營的農家樂吸引不少回頭客,野生菌成為她致富增收的重要手段。
但隨著市場對野生菌需求的急劇增長,雲南的野生菌價格持續攀升,這一趨勢導致各地菌農紛紛湧入山中競相採菌。不合理、不科學的過度採挖情況頻現,對野生菌資源造成嚴重破壞。
針對上述情況,雲南易門、南華等地陸續推出「包山養菌」等保育促繁政策,並通過制定鄉規民約等舉措引導村民有序採摘,有效緩和了野生菌產業發展需求與菌農利益之間的矛盾,助推雲南野生菌產業高質量發展。今年7月,雲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發布野生菌保護利用管理辦法,成為大陸首個野生菌保護管理規範性文件。
如今野生菌憑藉其天然純淨、營養豐富的特性及風味,在餐飲市場大放異彩,成為雲南產業的增長點之一。
近年,普艶蘭發現,各地遊客不再滿足於僅在餐桌上品嚐野生菌的美味,更希望能夠親身體驗採菌的樂趣。於是帶著遊客進山採菌成為她新的增收管道。不僅是普艶蘭,雲南各地結合各自野生菌的特點推出旅遊產品。今年,昆明啟動避暑食菌季活動,推出多條路線。大理的旅遊企業將徒步、科普與採摘野生菌結合,推出不同的撿菌子線路產品。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