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尹錫悅遭起訴!檢方以內亂罪提公訴 創南韓現任總統首例

首波寒流報到...11縣市低溫特報 雙北等9地低溫恐跌破10度

影/楊梅休息站火燒車4死慘劇...警民第一時間衝現場 持滅火器、剪安全帶救人

能漲多久?A股三周上漲逾35% 分析:官方需提供更多振興政策細節

多方觀點認為,要能維持住A股的漲勢,大陸政府需要提供更多提振經濟政策的更多細節。圖為從天安門廣場看人民大會堂。記者陳政錄/攝影
多方觀點認為,要能維持住A股的漲勢,大陸政府需要提供更多提振經濟政策的更多細節。圖為從天安門廣場看人民大會堂。記者陳政錄/攝影

A股在大陸官方多部門政策支持下,三周來上漲逾35%,多方觀點認為,要能維持住A股的漲勢,大陸政府需要提供更多提振經濟政策的細節。

巴倫周刊指出,中國政府正在談論的措施,包括大規模的刺激支出,對於解決阻礙中國中長期增長前景的越來越多的結構性挑戰可能幫助不大。此外,市場正在關注北京當局接下來將推出的政策。

對外資機構而言,他們正關注政策細節。全球宏觀諮詢公司Macrolens的負責人Brian McCarthy表示,過去幾周漲勢主要由對沖基金和其他靈活投資者推動,長線基金經理和退休基金也在密切關注形勢。他稱,細節需要符合預期,而預期正在上升,認為會有約人民幣5兆至10兆元的刺激計劃推出,且更有可能發行2兆至3兆美元的債券,為地方政府實施財政支出籌集資金。

「我們不需要中國解決所有問題,就會增加中國資產配置」Gavekal Research的Andrew Batson表示。「只要中國政府做得比人們想像的要多,就會對經濟增長和股價產生積極影響。」

摩根士丹利(大摩)最新發布的報告示警A股市場過熱風險時提及,大陸需要的刺激力度與實際力度存在差距。大摩稱,中國需要人民幣10兆元的刺激措施,而監管部門只可能在兩年內每年投入2兆至3兆元。

一些經濟學家與大陸機構則正將目光放在接下來可能推出的財政政策。第一財經引述多位專家說法稱,10月的全國人大常委會會議將是觀察財政增量政策的重要時間窗口。

粵開證券首席經濟學家羅志恒認為,在經濟下行期,財政政策較貨幣政策能夠發揮更大效果。今年廣義財政收入與預算目標收入缺口接近人民幣2.8兆元,因此可以考慮追加年內預算赤字規模、增發國債,確保必要的支出力度,對沖土地出讓收入和稅收下行引發的支出收縮。

彭博報導,華夏新供給經濟學研究院創始院長賈康推測,北京當局可能就本季預算調整作出決定,並將財政赤字佔國內生產毛額(GDP)比重的上限,從今年目前的3%上調至4%左右。「這可能是財政政策方面的『大動作』」。

瑞銀亞洲經濟研究主管及首席中國經濟學家汪濤認為,合理預期是短期內大陸官方推出人民幣1.5至2兆元較溫和的財政刺激政策,在此前基準預測上,2025年廣義財政政策支持或再擴張2至3兆元。

人民幣 全國人大 北京 摩根

延伸閱讀

雙十當日大陸將發射火箭 卓榮泰:軍方會提高安全監控

搶追陸股嗎? 凱基投信:相較核心資產 陸股更適合作為衛星資產配置

花蓮處處有青新 振興災後農業推有機特色餐

台中男要轉250萬給人在大陸哥哥 新手女警覺察有異阻詐

相關新聞

黃仁勳京滬年會戴AI眼鏡大跳APT. 員工們激動到尖叫呐喊

輝達執行長黃仁勳,日前出席輝達在北京、上海分公司的年會盛典。有輝達員工將黃仁勳與員工在舞台上一起跳APT.的影片放在網路...

調查:半數美國在陸企業憂中美關係惡化 比例創新高

中國美國商會(AmCham China)的年度調查顯示,51%的受訪者對美中關係未來惡化感到擔憂,這一比例達到了五年來的...

避川普關稅大棒 陸去年出口創高

美國候任總統川普本月重返白宮前,大陸官方昨公布最新外貿數據,去年出口規模首次突破人民幣廿五兆元,創下新高,尤其年末出口強...

陸半導體業 高薪搶人成過去式

高薪是半導體公司吸引人才的武器,以往中國大陸不少半導體公司動輒開出數倍薪資挖角,範圍包括台灣、南韓甚至美國,不過有大陸財...

年關近金廈小三通跑單幫亂象頻傳「國門蒙羞」引熱議

民眾搶買年貨帶動金廈小三通的邊境貿易熱潮,不少人利用小三通跑單幫賺取豐厚利潤,也衍生的亂象卻引發民怨。社群媒體今天熱傳一...

美公告2024年假冒和隱私惡名市場名單 微信首次被移除

美國貿易代表署(USTR)8日發布《2024年假冒和隱私惡名市場名單》(2024 Review of Notorious...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