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美國務院官員:以色列未保證不攻擊伊朗核設施 可能動手時間曝

金山中角國小26學生原擬學校過夜 昨晚水退家長急接回家

聯合報社論/賴清德不和解,韓國瑜能越俎代庖嗎?

微信、抖音難逃蘋果稅?專家:蘋果此舉出於營收壓力

陸媒近期指,傳出微信和抖音也要被蘋果徵收「蘋果稅」。(路透)
陸媒近期指,傳出微信和抖音也要被蘋果徵收「蘋果稅」。(路透)

大陸知名社群平台微信抖音要被美國蘋果公司收稅了嗎?彭博指出,蘋果正在加大對騰訊、字節跳動的施壓力道,要求兩家公司配合封堵微信、抖音中的支付漏洞。同時,開發者能夠利用類似的漏洞繞過蘋果生態,將用戶引流至外部支付系統,逃避蘋果通常收取的30%抽傭費用。有業內人士透露,蘋果此舉目標還不只有小遊戲,更有劍指近年來大熱的短劇業務趨勢。

據彭博報導,蘋果早在今年5月就已向騰訊發出警告,並要求其取消開發者和用戶繞過蘋果生態系統的能力,否則將停止提供對微信的更新。此後,在6月,抖音也收到類似警告。

對於此一消息,澎湃新聞引述多位業內人士證實此消息屬實。不過,騰訊和自結跳動方面尚未給予回應。同時,目前蘋果和微信、抖音仍在博弈中,三方尚未達成協議。

而蘋果發言人對此則表示,依據其指導方針,所有數位商品的銷售都必須通過其系統,其審核團隊可能會拒絕違反該政策的應用程式更新申請。

報導指,不論是小遊戲還是短劇,開發者先前透過各種方式繞過蘋果支付系統和「蘋果稅」,「已經成為業內慣例」。而以小遊戲為例,使用者可以透過遊戲自備的客服中心入口,進入客服會話頁面進行儲值,從而繞過蘋果自帶的支付系統。

據了解,所謂「蘋果稅」,即是管道分成,手機應用商店透過抽成的方式,獲得遊戲用戶充值的利潤。蘋果應用商店的分成比例約為30%。「手機廠商透過應用程式商店抽成是業界慣例。」不同通路的抽成比例也有差別,蘋果應用商店的抽成比例約為30%,並非業界最高。

暴走遊戲前CEO張均指出,蘋果此舉主要出於緩解自身的營收壓力考慮。「蘋果自身在大陸的營收下滑,而小遊戲的市場增長卻很快,通路方希望從中分一杯羹。」

據第三方數據顯示,2023年大陸小遊戲市場規模已超人民幣400億元(約合新台幣1,760億元),2024年預期超越600億元。單小程式遊戲,2023年市場營收已超200億元,年增300%。而蘋果第三財季在大中華區營收年減6.5%至147.3億美元,低於分析師預期的152.6億美元。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蘋果稅」正在全球遭遇質疑,蘋果也深陷反壟斷調查。今年3月,歐盟對蘋果處以18.4億歐元的罰款,因為該公司涉嫌濫用其在音樂串流應用程式分發市場的主導地位。而為規避歐盟「數位市場法案」帶來的監管風險,蘋果也宣布從3月起在歐盟實施全新的「蘋果稅」政策,抽傭從30%和15%下調至17%和10%。

同一時間,美國司法部也對蘋果發動反壟斷訴訟,控其對消費者、開發者和競爭對手企業利益造成損害。

心動網路CEO黃一孟評論稱,「蘋果雖然還不敢直接下架微信抖音,但可以卡著新版本更新不給他們過審,就是封閉平台之惡,只要不給使用者自由安裝軟體的許可權,平台永遠可以卡著App勒索收稅,今天可以要30%,明天就可以要50%,一切都由封閉平台自己說了算。」

微信 應用程式 抖音

延伸閱讀

Google反壟斷敗訴 蘋果200億美元大單恐泡湯

小米雷軍:倒楣的地方就是老跟蘋果華為比

劍指小遊戲和短劇生態 傳微信和抖音也要被徵收「蘋果稅」

李立群看不到奧運比賽,氣罵台灣太小「買不起轉播權」

相關新聞

陸股續飆 滬深兩市爆11.6兆元天量

大陸官方上周祭出多項刺激措施,陸股昨天持續飆漲,滬深兩市都漲逾八%,其中,滬指站上三三○○點關口,深成指站上萬點大關,滬...

陸發改委:民營經濟是我們自己人

大陸過去一周來頻頻推出新政救經濟,大陸發改委主任鄭柵潔廿七日邀集多家民營企業負責人信心喊話。他說,提振民營企業的信心,是...

大陸動力電池「國家隊」來了 一汽擬投資控股力神青島

大陸動力電池「國家隊」來了 ,中國一汽擬投資控股中國誠通所屬力神青島,兵器裝備集團、東風公司同步參與,共同打造國資動力電...

大陸宣布恢復福建居民赴金旅遊 陳福海:金門準備好了

大陸福建省公安廳出入境管理局今天下午張貼公告,恢復福建省戶籍居民和居住證持有人,可以向福建省公安機關出入境管理部門,申辦...

再增兩國 陸外長王毅宣布對丹麥、賽普勒斯免簽

大陸單方面對外免簽政策持續進展,最新消息顯示,中共外事辦主任兼外長王毅與賽普勒斯總統、丹麥外交大臣分別會面時,宣布大陸決...

加拿大對陸進口電動車加徵關稅 陸商務部採反歧視調查

大陸商務部此前表示,將就加拿大採取對陸進口電動車、鋼鋁產品採取加徵關稅的限制措施,發起「反歧視調查」,大陸商務部貿易救濟...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