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中兩國緊盯電動車技術突破 電池成主要關鍵

近期美國與其他西方國家期待在電動汽車的電池技術上取得突破,包括研究鈉離子電池、固態電池及用矽取代石墨負極等方式,以削弱中國在電動車領域的主導地位。示意圖。路透
近期美國與其他西方國家期待在電動汽車的電池技術上取得突破,包括研究鈉離子電池、固態電池及用矽取代石墨負極等方式,以削弱中國在電動車領域的主導地位。示意圖。路透

近期美國與其他西方國家期待在電動汽車的電池技術上取得突破,包括研究鈉離子電池、固態電池及用矽取代石墨負極等方式,以削弱中國在電動車領域的主導地位。

華爾街日報(The Wall Street Journal)報導,中國在電動車市場及電池市場占據主要地位。據南韓市調機構SNE Research數據顯示,今年前四個月,寧德時代和比亞迪兩家中國車企占全球電動車電池市場的一半。

同時,中國製造商還主掌電池材料供應鏈,據國際能源總署(International Energy Agency,IEA)數據顯示,中國占全球正極活性材料產能近90%,占負極活性材料產能的97%以上。

目前美國及其他西方國家期待電動車技術能有新突破,以削弱中國的主導地位,電池被視為主要關鍵。

鈉離子電池是目前看來最可行的替代品,鈉儲量豐富,兩年前鋰的價格飄升時,鈉電池一度被當成較為便宜的替代品。雖然鈉電池的能量密度較低,不適合續航時間較長的電動汽車,但對於儲能系統或低端電動汽車而言,鈉電池可能是更好的選擇,這對中國尤其重要,因為續航較短的小型電動汽車很受中國的消費者歡迎。

儘管目前鈉電池廠的產能利用率仍相當低,不過寧德時代和比亞迪已在這方面大幅提高產能,據基準礦物情報(Benchmark Mineral Intelligence)數據顯示,到2030年,90%以上的新增供應將來自中國。

另一種提高能量密度的方式為用矽取代石墨負極,使電池重量更輕,以便儲存更多能量,這將挑戰中國在石墨領域的主導地位。

日本Panasonic過去表示,將從英國企業Nexeon購買矽負極材料;由微軟(Microsoft)和保時捷(Porsche)支持的美國初創企業Group 14也與南韓鮮京集團(SK Group)成立合資企業。基準礦物情報預計今年矽負極的產能將增加兩倍多。

不過在電動車電池技術方面的終極目標仍是固態電池,固態電池用固態材料取代液態電解質,比鋰電池更安全、更儲能、充電更快。

但該技術目前尚未成熟,在研發起步階段花費成本遠高鋰電池,像是加州的固態電池公司QuantumScape及公司Solid Power雖已與汽車製造商進行資格認證,但公司股價目前已由最高點下跌至90%。

而中國則透過政府支持持續研究固態電池。北京當局將向包括寧德時代和比亞迪在內的公司提供人民幣60億元(約新台幣268億元),用於研究和開發固態電池。中國品牌蔚來汽車曾表示,計劃利用半固態技術生產汽車,這種技術可能仍含有液態電解質。

寧德時代 美中關係 蔚來汽車 電動汽車

延伸閱讀

歐盟將啟動電動車加稅 中企轉向進軍非洲中東

大陸電動車5月在歐市占不墜 但上汽MG和比亞廸此消彼長

合抗特斯拉和比亞迪?本田與日產考慮聯手開發軟體和充電樁

歐盟將啟動電動車加稅 分析:中國廠商恐面臨重擊

相關新聞

「重創緬北電詐集團」 緬甸移交920多名電信詐騙嫌犯給大陸

大陸公安部微信公眾號23日稱,近日,緬甸執法部門將前期在緬撣邦南部當陽、勐休等地抓獲的920多名陸籍涉詐犯罪嫌犯,透過雲...

關稅已達245%?陸外交部連2天發聲:再玩數字遊戲將不予理會

美中貿易戰持續延燒,美國白宮15日一份針對232條款的相關事實清單(fact sheet)中提到,由於大陸採取報復行動,...

白宮指中國關稅上看245% 中國外交部:無實際意義

針對美國白宮表示,中國輸美商品已面臨最高245%的關稅,中國外交部今天上午以未署名的發言人表示,美方對中輪番加徵關稅已經...

小米SU7車禍引關注 陸新規要求「電動車電池不起火不爆炸」

小米SU7電動車日前在大陸高速公路爆燃事件導致3名乘客喪命,受到高度關注。電動車安全標準成為大陸汽車工業最急迫的優先事項...

陸發布萬字白皮書談中美經貿後…央視再「駁斥美方十大謬論」

美國對中國大陸加徵104%關稅在9日生效後,大陸國務院新聞辦公室隨即發布近3萬字《關於中美經貿關係若干問題的中方立場》白...

美對等關稅衝擊全球 陸在WTO會議抨擊:開錯方、吃錯藥

世界貿易組織(WTO)9日在瑞士日內瓦召開貨物貿易理事會(Council for Trade in Goods, CTG...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