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日職/初登板5.2局失7分吞敗 古林睿煬:要好好面對

明降雨趨緩!這日起雨區擴大增強 下周一另波鋒面接力

秦楊罹肺腺癌零期重大決定 堅不動刀原因曝:沒時間了

美封殺華為 觀察人士:這一棒太軟 恐無效

美國接連升級對華為和37家中國實體的制裁禁令,觀察人士指美國對華為的「這一棒太軟」。圖為北京華為手機旗艦店。(路透)
美國接連升級對華為和37家中國實體的制裁禁令,觀察人士指美國對華為的「這一棒太軟」。圖為北京華為手機旗艦店。(路透)

美國國務卿布林肯訪華後,美對中貿易戰攻勢不僅未收手,還更顯強硬。繼5月初升級對華為和37家中國實體制裁禁令後,近日傳出美國又將針對中「新三樣」及中製醫療設備加徵關稅。不過美媒引述觀察人士指出,美國對中國大陸科技禁令仍有太多漏洞,尤其對華為的「這一棒太軟」,只是增加了華為獲取美晶片或科技的不便而已。美中科技博奕恐將是場持久戰。

美國商務部9日將涉及高空氣球、量子技術、核項目及援俄的37家中國實體列入貿易制裁的黑名單。而隨著美國總統大選將近,美國總統拜登持續對中國展現強硬姿態,外媒引述知情人士稱,美政府高層近日將針對中國「新三樣」(電動車、太陽能和電池產業)加徵關稅;對注射器和個人防護設備等中國製造的醫療設備也將徵收新關稅。

路透報導稱,多年來,中國藉由補貼措施、經濟目標和其他政府激勵措施,成為醫療用品到微晶片這些重要產業的強國。新冠大流行疫情期間,美從中進口的注射器在2021年達到3.48億美元峰值,此後一直下降,到去年大約為1.67億美元。

美國接連兩天升級對華為和37家中國實體的制裁禁令,被中媒形容為「下黑手」,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林劍並喊話要求美國停止將經貿科技問題政治化及停止濫用出口管制措施等。不過,美國之音引述部分觀察人士認為,美對中的科技遏制未全面制定有效的戰略,淪為「出假拳」,讓中國產官學界都能找到漏洞,繞過美國的限制,繼續壯大其科技發展。

尤其對華為的最新禁令,位於台北的台灣大學電機系教授林宗男認為,「從效果而言,這個棒子其實是太軟了,而且完全沒有效。」他直言,美國的戰略有問題,譬如商務部雖把華為看做威脅,但竟仍核發許可,讓英特爾出口AI處理器給華為,這些AI晶片比過去用於軍事武器的晶片算力都強,作為軍用的可能性相當高,但美國竟未早一步封禁。

他認為,美國須認清,中國利用科技助長威權體制,形成西方民主世界最主要的威脅,這才是美國應全面帶頭遏制,而華為只是結果之一。

不過,美國眾議員史黛芬妮克肯定美國商務部對華為的最新禁令,稱其有助於「鞏固美國的國家安全,保護美國的新創力,並弱化中共發展科技的能力。」

美國接連升級對華為和37家中國實體的制裁禁令,觀察人士指美國對華為的「這一棒太軟」。圖為在北京一家商場外的華為標誌旁安裝了監視器。(路透資料照片)
美國接連升級對華為和37家中國實體的制裁禁令,觀察人士指美國對華為的「這一棒太軟」。圖為在北京一家商場外的華為標誌旁安裝了監視器。(路透資料照片)

布林肯 華為

相關新聞

關稅已達245%?陸外交部連2天發聲:再玩數字遊戲將不予理會

美中貿易戰持續延燒,美國白宮15日一份針對232條款的相關事實清單(fact sheet)中提到,由於大陸採取報復行動,...

白宮指中國關稅上看245% 中國外交部:無實際意義

針對美國白宮表示,中國輸美商品已面臨最高245%的關稅,中國外交部今天上午以未署名的發言人表示,美方對中輪番加徵關稅已經...

小米SU7車禍引關注 陸新規要求「電動車電池不起火不爆炸」

小米SU7電動車日前在大陸高速公路爆燃事件導致3名乘客喪命,受到高度關注。電動車安全標準成為大陸汽車工業最急迫的優先事項...

陸發布萬字白皮書談中美經貿後…央視再「駁斥美方十大謬論」

美國對中國大陸加徵104%關稅在9日生效後,大陸國務院新聞辦公室隨即發布近3萬字《關於中美經貿關係若干問題的中方立場》白...

美對等關稅衝擊全球 陸在WTO會議抨擊:開錯方、吃錯藥

世界貿易組織(WTO)9日在瑞士日內瓦召開貨物貿易理事會(Council for Trade in Goods, CTG...

野村:大陸「國家隊」未來幾周將大舉干預股市

投行野村發布報告稱,關稅戰陰霾之下,金融市場尤其是股市首當其衝,大陸方面預計在中國人民銀行(大陸央行)支持下,類平準基金...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