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幣漲但A股續跌 陸專家示警「當年香港變提款機」

近年來A股與人民幣匯率走勢經常性呈現正向走勢,但9月以來,人民幣匯率止跌回穩,A股走勢卻依然低迷。中銀證券全球首席經濟學家管濤近期在第一財經撰文分析,會造成相關問題本質上是金融開放、人民幣國際化提升與匯率靈活性不足的矛盾。他還指出,有利於匯率穩定的政策不一定利好股市,尤其要防範「立體式攻擊」。
管濤分析,9月中旬人民幣漲、A股跌原因有二:一是離岸人民幣利率(CNH-HIBOR)飆升在推高人民幣匯率的同時,也打壓了陸股通的投資熱情,利率飆高增加陸股通投資人的融資成本,引發北上資金拋售A股;
二是外資邊際力量影響著整體市場。雖然外資持股仍不足A股總市值的5%,但陸股通成交額佔比已不低,是股市流動性的重要提供者,而陸股通變化經常被A股投資者當做「風向標」。換言之,不能小覷外資在其中的作用力。
與此同時,管濤也提醒要注意這波「股匯共振」失靈帶來的三大啟示:一是要關注外資逐日上升的境內金融影響力,近幾年,隨著外資參與中國金融市場程度加深,交易盤也逐漸增加。
第二個啟示,是要正視人民幣國際化帶來衍生問題。管濤指出,人民幣國際化程度不斷提高,許多人民幣外匯買賣在離岸市場完成,之後再通過跨境人民幣清算渠道到大陸境內平盤。但境內對離岸市場缺乏監管與數據,對境外人民幣業務參加行來境內平盤,管理上頗多顧忌。當境內外人民幣匯率利率出現較大差異時,可能誘發跨市場套利和監管政策套利,削弱境內金融外匯管制的有效性。
管濤提及第三個啟示是要重視金融市場開放的趨利避害。他指出,2022年以來,外資在大陸境內金融市場出現階段性減持行為,增加大陸相關金融子市場調整壓力,讓市場信心低迷情緒加劇。另外,金融市場越開放意味監管環境越複雜。不排除投機者利用各個子市場及境內外市場的聯動關係,構建立體式交易策略。
「獵人必須比狐狸更狡猾,要不斷充實和豐富政策工具箱,提高政策的針對性和有效性」。管濤提醒,當年對沖基金就是利用香港金管局升息應對貨幣攻擊的「一招鮮」,一度將香港變成「提款機」。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