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之眼】華為新型手機驗證供應鏈安全與韌性

過去數年來以美國為首之西方國家,不斷在各項涉及國家安全之政策文件中,強調維護供應鏈安全與韌性;但其所擔憂遭受他國經貿制裁與輸出管制,讓其所想像供應鏈可能面臨威脅,到目前來說並未成真。
反倒是華盛頓不斷鼓動與壓迫盟友,透過各項手段軟硬兼施,讓其共同參與針對中國大陸之技術封殺與出口管制措施;特別是讓中國大陸多項與電子晶片產製作業相關之高科技產業,面對各項零組件供應鏈中斷之實際威脅。
中國大陸首當其衝之標誌性產業,就是在5G通信科技上處於領先地位之華為;美國為打擊華為所採手段真是無所不用其極,特別是孟晚舟羈留案,更是激發出中國大陸科技界民族主義熱潮,更加深華為追求自立自強決心。
8月29日華為在事先毫無徵候下,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推出型號Mate 60 Pro新款手機,其性能立即讓各方驚艷,並且引發市場強烈回應。當然諸多研究機構立即就開始拆解該型手機,以便依據各個組件廠牌掌握華為新手機供應鏈,並且希望藉此判斷拜登政府企圖封殺輸往中國大陸科技產品,所採取「小院高牆」政策是否存在漏洞,根本就無法達到原始政策目標。
其實華為推出新型手機廣受矚目,必然就會成為華盛頓未來鎖定目標,針對其各項組件供應鏈採取封殺措施,但透過在此經貿戰場科技戰線,以供應鏈作為攻防目標過程,恰好就能藉此驗證華為能否維護其供應鏈之安全與韌性。
迄至目前為止,各方分析華為最新上市新機型,所獲得結論相當分歧;許多分析評論極度吹捧其性能,並且認為可就此認定美國對於中國大陸出口管制與技術封殺顯然失利,但亦有評論報導在未能提出具體證據下,就武斷認為該型手機內所使用晶片,應當就是美國採取抵制封殺措施前,事先搶購並且囤積之舊品;甚至還有指控係由非正當管道獲得,等到晶片存貨用罄後,華為基本上就無後戲可唱。
其實華為新型手機面對市場需求,未來是否能夠順利供貨,原則上將會面臨諸多動態變化因素;就其本質來說,就是以供應鏈作為輸出管制與技術封殺攻防目標過程,華為能夠穩定供貨,滿足市場消費需求,將是雙方較勁重要指標。
假若華為在該型手機供應鏈上存在美國能夠破壞之環節,或是在其輸出管制與技術封殺上並不周延之漏洞,華盛頓必然就會加以杯葛與防堵,希望裂解華為此項標誌性旗艦機型產製過程所需之供應鏈,因此將此供應鏈視為北京與華盛頓在經貿戰場科技戰線上,相互攻防過程兵家必爭之地,其實並不為過。
不過在此必須指出,當初以韌性該辭語來定位與描述維持供應鏈穩定與安全,確實是相當到位。此因供應鏈難免某些單元會產生變數,是否能夠掌握應變方案,在不影響最終端商品品質與成本為前提下,取得替代品項或是供應商源,繼續完成生產製造過程滿足市場需求,將是檢證供應鏈是否具備韌性之關鍵環節。
甚至在不影響基本架構與性能為前提下,隨時因應供應鏈狀況變化,提出該機型之改良版或精進型號,繼續穩定銷售供應管道,維持市場佔有率,這更是證實並且展示供應鏈韌性具體表現。能夠頂得住他方抵制破壞,並且順應供應鏈運作狀況,隨時調整變化,確保產品品質與管控成本支出,就必然將是華為新手機所需面對挑戰。
在軍事戰場上,就包含儎臺、系統、裝備、武器與彈藥在內之各項作戰硬體來說,落後就要挨打是絕對不變真理;但相同道理亦適用於以技術含量作為基礎之製造業。高科技產業不斷追求技術創新與效率提升,但亦是極度重視供應鏈所具韌性,並且隨時因應變化調整供應鏈佈局與營運策略。
美國以維護國家安全為檯面理由,更以競爭作為開脫存心遏制北京崛起之表面口實,企圖全面封殺中國大陸經貿生機與技術能量,絕對必須牢記德國哲學家尼采(Friedrich Nietzsche)所說:「凡殺不死我的,必使我更強大。」(Was mich nicht umbringt, macht mich stärker.)對於華為來說,在新機型推出後,雖然初期獲得市場正面回應,但英國諺語:「風平浪靜從未造就出熟練水手。」(A smooth sea never made a skilled mariner.) 或許更能提醒其未來所仍要面對之挑戰吧!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