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強度接近大陸冷氣團!這天起東半部掀雨勢 周五最冷時間點曝光

回來吧!喊話郭台銘回國民黨 趙少康招手白營:跟柯文哲不對決

亞錦賽/香港讓中華隊首度掉分 劉基鴻兩分砲一棒討回

大陸外匯存底5月又多了51萬盎司黃金 連7個月增持

大陸央行不斷買進黃金,已為連續七個月增持。(路透)
大陸央行不斷買進黃金,已為連續七個月增持。(路透)

中國人民銀行(大陸央行)7日公布大陸5月末黃金儲備6,727萬盎司,為連續第7個月增加黃金儲備,相比4月末的6,676萬盎司上升了51萬盎司。全球各國央行對黃金都展現出極強的增配意願,這也推升黃金價格,大陸黃金概念股從年初至本月7日累計年漲幅超過5.09%,專家預估兩年內金價將來到每盎司2,400美元至2,600美元之間。

證券日報報導,根據人行數據,今年以來,大陸黃金儲備不斷攀升:1月末、2月末、3月末、4月末、5月末的黃金儲備分別為6,512萬盎司、6,592萬盎司、6,650萬盎司、6,676萬盎司、6,727萬盎司。

報導引述中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明明分析表示,大陸人行連續多月增持黃金的背後,一方面是擔憂美元安全性,故尋求多元化外匯儲備,減少美元在外匯儲備中佔比過高恐致的信用貨幣風險;另一方面,則降低了美國聯準會貨幣政策大起大落對大陸經濟基本面和金融市場的衝擊,並有助於維護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穩定。

黑崎資本創始合夥人陳興文解釋道,黃金作為一種避險資產,當全球貿易不確定性加大、地緣政治風險增加時,黃金可以在某種程度上緩解央行的風險;黃金亦作為一種相對穩定的資產,價值較不受到其他貨幣或金融資產波動影響,便能用以幫助央行多元化儲備。此外,借用黃金的穩定性和流動性還能提高人民幣作為國際化儲備貨幣的位置,進而提升國家的國際影響力。

值得注意的是,不只大陸,全球各國央行對黃金也都展現出極強的增配意願。據世界黃金協會統計,去年全球央行以1,136噸的淨購金量刷新歷史紀錄,今年前兩個月,全球各國央行已報告淨購買黃金達125噸,這是自2010年以來最強勁的央行購金開局。

隨著各國央行對於黃金儲備的增加,黃金價格也不斷攀升,截至7日晚間,COMEX黃金當月連續價格報每盎司1,978.5美元,今年初的報價則落在1,845美元附近,金價5月還曾創下2,085.4美元的年內最高價。

報導引述前海開源基金首席經濟學家楊德龍分析指,今年黃金價格大幅上漲主要受到避險資金推動,他認為未來黃金價格仍將保持上行趨勢,他並指,黃金的避險需求量仍比較大。

就未來黃金價格可能走勢,明明預估,在全球「去美元」大趨勢下,未來大陸央行增持黃金的行為仍可能持續強化,預計央行增持行為有望推動金價中樞抬升;其次,美國通膨中長期回落的趨勢明確,美國聯準會貨幣政策也將逐步轉向寬鬆,待美國實際利率回落後,黃金配置價值有望進一步顯現;最後,每年第4季通常是大陸國內黃金需求最旺盛的季節,偏強的需求也可能推升黃金價格,因此預計目前金價尚未見頂。

太平洋證券首席宏觀分析師尤春野則說,黃金在上世紀70年代和本世紀前10年出現了兩輪牛市,漲幅分別為23倍和7倍。他認為,當前黃金正處於第三輪牛市之中,預估兩年內金價可以達到每盎司2,400美元至2,600美元。

金價 美國 資產

延伸閱讀

謎團破解!大陸天文團隊發現宇宙第一代恆星化學遺跡

為緩解淨息差壓力 大陸多家大型銀行8日起降低存款利率

大陸5月出口跌幅超出預期 法人外商:再度令人失望

F1名嘴口出「Chinaman」歧視大陸車手挨轟 英國天空體育道歉

相關新聞

陸雙重困境 外資減少外人不來

紐約時報日前報導,趁著幾乎完全封鎖邊境近三年的新冠防疫措施結束之際,中國富人今年已將數千億美元資產轉移出境。華爾街日報也...

馬雲拋售阿里股票?阿里合夥人蔣芳:馬雲一股都還沒有出售

針對阿里巴巴創辦人馬雲家族信託公司,計畫減持1,000萬股,預計套現8.707億美元。阿里巴巴集團合夥人、首席人才官蔣芳...

外商撤資變多 陸FDI連5月衰退

中國大陸商務部最新公布的數據顯示,今年前十月,大陸實際使用外資金額(FDI)為人民幣九八七○點一億元,較去年同期減少百分...

王文濤會雷蒙多 關切半導體禁令

為落實「拜習會」兩國元首舊金山會晤共識,中美商務部溝通交流機制首次部長級會談十六日在舊金山舉行,大陸商務部長王文濤就美國...

大陸地方政府債務達408兆 北京出手管制了

中國地方政府債務達408兆元,大興土木闢建基礎設施導致債台高築是主因之一。據外媒報導,北京當局已通令地方政府中止「有疑慮...

淘寶、京東雙11戰報 又蓋牌

中國大陸民間消費未完全復甦,「雙十一」購物節結束後,電商巨頭京東、阿里巴巴旗下淘天集團都未公布具體成交數據,只用「用戶規...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