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芯集成砸千億 蓋12吋廠

大陸規模最大的微機電(MEMS)晶圓代工企業中芯集成公告,子公司中芯先鋒與紹興濱海新區管理委員會簽訂《落戶協定》,預計在未來兩到三年內合計投資人民幣222億元(約新台幣978億元),建設月產能10萬片規模的中芯紹興三期12吋數模混合積體電路晶片製造專案。
中芯集成同日公告,與芯瑞基金簽訂投資協定,在紹興濱海新區投資建設中芯紹興三期12吋特殊製程晶圓製造中試線專案,主要生產IGBT、SJ等功率晶片,HVIC(BCD)等功率驅動晶片,專案總投資人民幣42億元,月產1萬片12吋晶圓。
中芯集成主要從事MEMS和功率元件等領域的晶圓代工及封裝測試業務。目前,該公司第一大股東為紹興市越城基金,第二大股東為中芯國際,分別持股22.7%與19.57%。公司在技術專利、訂單客戶等方面多依賴中芯國際。
值得注意的是,近期中芯集成母公司中芯國際悄悄的將官網上的14奈米製程產品下架了,只保留28奈米製程以上產品,這一反常舉動引起外界的猜想和關注。
有陸媒報導,中芯國際下架14奈米製程產品的決策可能涉及到成本和市場需求的考慮。主因14奈米製程相對於較老的製程節點而言,在製造過程和研發投入方面具有較高的成本。這包括設備投資、製程優化和技術開發等方面的支出。
如果市場對14奈米產品需求不如預期,中芯國際可能認為將資源和投資用於更具成熟度的28奈米及以上製程更加合理和經濟。
其次,市場需求也是影響產品生產和銷售重要因素。雖然14奈米製程在推出時曾受到一定的關注和需求,但隨著半導體行業迅速發展,許多公司已經推出更先進的製程節點,如10奈米和7奈米。如果市場對於14奈米產品的需求不足,中芯國際可能決定將有限的資源和精力投入到更具競爭力和市場需求的製程節點上。
同時,有分析指,透過下架14奈米產品,中芯國際表明對28奈米及以上產品的重視和信心。這也意味著大陸國內晶片製造業在這些製程節點上已經具備了自主研發和生產的能力,不再依賴於國外技術和產品。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