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再掀反腐風暴 30家國企「剉咧等」

大陸國企再掀反腐風暴,特別針對新能源圈以及金融圈。近日中共中央紀律委員會(簡稱中紀委)確定對包括中國核工業集團等在內的30家「中管企业」(中央管理企業)黨組展開常規巡視;對中國投資有限責任公司、國家開發銀行等5家中管金融企業黨委展開巡視。
多位專家解釋,由於國企在政治和經濟上的重要地位,因此成為此輪反腐的重點。據《中國新聞週刊》報導,此次反腐涉及領域包括航太工業、金融、汽車等,其中新能源領域備受關注。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紀委書記李希日前到湖北調研,也是他2022年在中共二十大當選中紀委書記後首度外出調研。在對武昌船舶重工集團、中國長江三峽集團進行調研時,李希指出,要深入推進國有企業黨風廉政建設,推動國有企業做強做優做大,更好服務國家戰略。
有學者解讀指出,李希此舉拉開國企反貪風暴序幕,搭配近期密集宣布國企高官落馬消息,釋放深入整治國企腐敗將是接下來反腐重點之一。
3月以來,據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公布消息,已有數位國企官員被查,包括中國銀行原黨委書記、董事長劉連舸在內的國有大行8人,涉及中國鐵路集團、中核集團、航空工業、中國船舶集團、中國石油等國企高管。
3月23日,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再發布消息,6名央企領導人員被調查,其中5名來自能源央企,並集中在電力和電網系統。
據報導,由於能源領域是大陸國家重點投資領域,也屬於資本密集型行業,動輒數以百億計,因此能源領域一直是國企反腐的重點。公開資料顯示,十八大後落馬的央企中管幹部中,能源領域位居榜首,占整個落馬央企領導數量的40%以上。
從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通報的相關案件可以看出,能源腐敗主要集中在資源、建設、工程等環節,表現為靠企吃企、設租尋租、關聯交易、內外勾結等形式,而且犯罪數額特別巨大。
例如,中國華電集團前總經理雲公民收受財物共計折合人民幣4.68億餘元,位居能源貪汙金額之首,是能源領域的巨貪,最終判死刑緩期。
中國人民大學反腐敗與廉政政策研究中心主任毛昭暉表示,在中國大陸對能源安全的重視度不斷提升的當下,能源反腐極具重要性,最近能源領域的腐敗案件的曝光,僅僅是一個信號,後續反腐力度可能會持續加大。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