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中國科技股迎來7000億美元復甦反彈

集微網消息,中國放寬新冠疫情限製並放緩監管打擊的擧措提振了股市。金融時報發表長文評析,隨著中國重新開放,中國科技股已經上演了7000億美元的反彈;另一方面,中國開始放緩對科技行業的監管打擊,引起了國際資產管理公司的注意。
根據彭博社數據的計算,由中國公司組成的香港恒生科技指數自去年10月的低點以來飆升了近60%,騰訊和阿里巴巴等重量級股的總市值為3500億美元。
當中國在去年年底開始解除對疫情的限制時,股市漲幅有所回升,與中國科技股低迷的走勢形成鮮明對比。自2021年以來,科技行業的衆多知名集團的估值因中國「芯片反腐」措施而走低。在政府嚴打腐敗的高峰期,衆多外國基金高層就中國股票在多大程度上變得「不可投資」進行了一番討論。外國投資者仍持懷疑態度,分析師指出,盡管自反彈開始以來,當地投資者和對沖基金一直在搶購中國科技股,但大多數全球主流投資者尚未冒險。
報導認為,國際投資者和分析師曾經是阿里巴巴、騰訊和網易等科技股的最大助推器之一。如今分析師認為,隨著該國放棄其長期且具有經濟破壞性的零新冠政策,中國利用一切可用手段來促進增長。
從高盛集團到摩根士丹利,越來越多的分析師對中國科技股做出了看漲的預測,這些變化促使恒生科技指數自去年10月的低谷以來上漲了60%。高盛中國股票策略師付思表示,監管壓力的緩解、中國互聯網股票盈利勢頭的改善,以及在美國上市的科技集團退市風險的降低都促成了反彈,中國的重新開放也可以提振消費者信心,幫助電子商務公司的流量和交易量。摩根士丹利的分析師也越來越看好科技股,認為在中國股市更廣泛的「重新開放反彈」中。
今年一些最強烈的買入信號直接來自中國:當侷已經開始在阿裡巴巴和騰訊的子公司中持有「黃金股」——對某些商業決策擁有特殊權利的小額股權。
「此類基金的交易不太可能受到基本面的推動,這也解釋了近期市場反彈的速度。」中金公司股票策略師Kevin Liu表示。
付思表示,自10月底以來,在美國、香港和中國大陸交易的所有中國股票中對沖基金的部位大幅增加。但他補充說,科技行業最大股票的估值不太可能重新回到全行業打擊行動首次開始之前觸及的高點。「我們不會回到2021年上半年,這個遊戯已經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他說,「現在的動態大不相同——市場、監管環境、宏觀、微觀,一切都變了」。
(校對/趙月)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