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對中國大陸晶片出口管製 美國或將為此付出沉重代價

集微網消息,據《金融時報》報道,美國以國家安全為由,增加對中國大陸的晶片出口管製,製約中國大陸半導體領域技術發展,但美國可能將為此付出沉重代價。不僅可能招來中國大陸的反擊,將晶片供應鏈移回美國也會增加財政負擔,進而導致美國經濟壓力不斷增加。
美國新規顯示,拜登的新政策阻止所有美國人、美國企業或組織在取得許可証之前協助或參與大陸研發、生產高級半導體元器件,其中還包括美國的綠卡持有者。這將製約中國大陸的半導體產業發展,但可能會為美國帶來弊端,付出沉重代價。
中國的反擊可能包含以下兩點:
一方面,中國大陸稀有金屬資源豐富,中國大陸反擊或許將會做出出口限製,這也是最有可能發生的。例如,中國大陸加工了全球65%的鋰。
另一方面,台灣的晶圓代工地位擧足輕重。研調機搆TrendForce報告指出,全球半導體業雖朝製造本地化趨勢發展,但台灣擁有人才、地域便利性及產業聚集等優勢,估計今年台灣佔全球晶圓代工產業營收的市佔率,將從去年的64%提高到66%。美國對中國大陸進行晶片出口管製或將失去台灣晶片的使用權,這將極大影響從電腦到汽車的所有產品的供應和價格。
另外,美國積極打造供應鏈本地化,發展“美國製造”也將付出更多的經濟代價。金融時報稱,美國可能已經花費了數十億美元來建立本土晶片製造廠,但分析師估計,美國將需要多達12億美元的前期成本,然後每年再增加1250億美元,才能在2019年的生產水平上創建完全本地化的供應鏈。
報導稱,美國推出對中國大陸的晶片出口管製政策,這對美國而言是一個賭注。
(校對/趙月)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udn討論區
共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