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製造」超越「中國製造」?陸商務部專家:是外延

中國大陸製造中心在珠三角,但2022年第一季數據顯示,深圳的進出口數據已經被越南超越。對此,大陸商務部專家強調,兩者不具可比性,且中國大陸與越南在國際分工的發展階段也不同,「越南製造」的特性其實是「中國製造」的外延。
據中國經濟周刊報導,2022年第一季越南進出口總額1,767.5億美元、出口為891億美元;而同期廣東深圳進出口總額7,404.8億人民幣(約合新台幣3.2兆元)、出口為4,076.6億人民幣(約合新台幣1.8兆元),深圳已經被越南超過。對此,大陸商務部研究院國際市場研究所副所長白明表示,二者並沒有可比性,因為深圳只是中國大陸的一個外貿大市,而越南是一個國家,且2021年越南外貿總額僅是中國大陸的九分之一,「所以中國領先優勢非常明顯」。
如何看待「越南製造」?白明指出,按照產業鏈的國際分工有4個階段,第一是原來進不了產業鏈,第二是進了低端產業鏈,第三是擠進高端產業鏈,第四是產業鏈的主導權。越南目前處於全球產業鏈的低端位置,是第二階段,越南製造業主要是勞動密集型產業,比如電器加工、製鞋、箱包製造等。從貿易結構看,越南出口的產品以紡織品等為主,高新技術產品很少。中國大陸處於第三階段,正在向第四階段努力,「中國要生產和出口一些附加值更高的產品才能更加代表中國製造」。
而越南是否會成為中國大陸最大的對手?白明認為,越南「上游的供應還在很大程度上繼續依賴中國,是中國製造的外延」,例如中國大陸向越南出口棉花、後者加工成布料等。
白明提到,中國大陸對越南的出口有兩大特點:第一,向越南出口的大部分產品是中間品。第二,大陸企業對越直接投資和產業轉移是帶來對越南中間品出口上升的重要原因。因此,越南並不是中國大陸的競爭對手,雙方一直互補。越南只是產業鏈上的一環,整個產業鏈仍然是以中國為主。越南製造的下游消費則依賴歐美等海外市場。
但白明認為,誰也不甘心一輩子當追隨者,他坦承在新一輪的產業革命和地緣政治摩擦下,「越南也讓我們丟掉了一些訂單」。不過,他強調「最賺錢的是產業鏈運營者,比如韓國三星、美國蘋果公司」,中國大陸、越南甚至日本都是產業鏈運營者布局裡的一個棋子。
白明強調,短期之內由於疫情防控原因有些訂單流失,但長期內不會,因為越南的基礎產業薄弱,沒有形成一個製造業體系和製造業集群,依舊是碎片化的產業,「越南在零組件、原材料方面大量依賴進口,很容易被人卡脖子」,同時中國大陸依然具有完備的產業集群優勢、技術積累和配套優勢。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