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肥大餅 網路巨頭華為、百度、阿里都想咬一口

中國人的肥胖數據居高不下,不僅成年人,每五名孩子就有一個小胖墩。在「減肥要從娃娃抓起」的呼聲下,中國瘦身行業正邁向高科技的未來賽道。
★逾半成年人 超重或肥胖
2022年5月11日世界防治肥胖日,「中國超一半成年人超重或肥胖」話題衝上微博熱搜第一。根據當天發布的數據,中國成年居民超重肥胖超過50%,6至17歲的兒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率也近20%。這項令人震驚數據的背後,是競爭愈趨激烈的減肥、健身市場,光最近5年運動健身領域的累計融資金額就超600億元人民幣(約89億美元)。
據中國多部門聯合開展的2015至2019年「中國居民營養與慢性病狀況報告(2020年)」,成年居民超重率和肥胖率分別為34.3%和16.4%。這意味著成年居民超重肥胖超過50%。另6至17歲的兒童青少年接近20%,6歲以下的兒童達到10%。
ZAKER新聞報導,在這項令人震驚的數據之外,用戶市場其實早已出現對減肥、健身的關注趨勢。從周六野、帕梅拉到如今的劉畊宏,全民「雲健身」風潮火了一波又一波,巨大的流量空間及商業變現的可能性,讓越來越多的互聯網科技巨頭跑步入場。
★直接砸大錢 研發新產品
公開數據顯示,過去15年運動健身領域的累計融資金額,有95%集中在最近5年中。除直接砸錢外,巨頭們也不斷發揮自身技術優勢,相關聯的新產品遍地開花。
例如2021年4月,華為發布升級版的華為手環6Pro,可經由運動過程中所採集的疲勞程度、最大攝氧量、訓練壓力等評價指標,為用戶提供科學健身指導;同年6月,華為與莫比健身合作推出智能單車,實現設備與手機數據的即時互聯。百度則公開了「智能鏡子的控制方法、設備和存儲介質」專利。相比傳統健身器械,健身鏡以豐富的內容承載和較小的占用空間,正掀起消費新風潮。
另一方面,巨頭們也紛紛參與對健身領域賽道頭部公司的投資、合作。艾媒諮詢相關報告指出,中國健康瘦身行業已進入發展成熟期,代餐產品和高科技健身器材成為行業發展新亮點。其中新興賽道包括居家小型健身器械、代餐產品和綜合健康瘦身管理App等。
艾媒諮詢數據顯示,2021年12月,在中國健康瘦身App中,Keep的月活人數排名首位,達到1308.6萬人。頭部玩家Keep同時涉足社區、IP打造、直播課、電商、硬件以及線下健身空間等。持續向好的市場發展前景,讓Keep備受資本青睞。成立八年多共獲得九輪融資。
阿里體育早在2018年便瞄準了健身領域,全資收購以健身計步類App起家的樂動力。阿里體育相關人士曾表示,「阿里體育目前有電競、校園體育、全民健身三大支柱業務。而未來全民健身這一塊的市場可能會是最大的,我們想把健身服務作為體育新零售的一個切入點。」
此外,2021年2月,小米投資愛動健身,目前持股4%。愛動健身主打線下自研發團體課程,也有線上視頻課程和直播課程。5月,小米與北京體育大學簽署戰略框架合作協議,擬在運動健康領域展開深度合作。
★瞄準小胖墩 市場很龐大
但健身不能只錨定成年人市場,如何讓「小胖墩」瘦下來,也是個龐大市場。新華社調查發現,小胖墩越來越常見的原因之一,與有的學生無法正常上體育課,進而形成惡性循環有關。除了學生不愛跑或太胖不能跑,許多家長還開具寫著「因孩子身體原因,不適宜大量運動」等請假條。
在天津市一所小學擔任體育教師的王老師說,這些請假的孩子大多有醫院開具的證明,不適宜再進行劇烈的體育活動。十多年前一個班裡的小胖墩只有零星幾個,現在40多人的班級裡有近四分之一是小胖墩。
報導說,數據顯示,肥胖兒童成年後患糖尿病的風險是非肥胖兒童的2.8倍,肥胖也對孩子的心理健康造成影響。多位營養專家和中小學教師認為,兒童胖起來歸根到底是與「吃得多、動得少」的不健康生活方式有關。
天津市北辰區普育學校教學校長羅輝認為,中小學體育教育主要以跳繩等技巧性運動為主,缺乏力量訓練,純粹的體育活動本身也相對枯燥。同時,很多家長是雙職工,勞累一天後很難再陪孩子進行體育活動。學校應增加競技性體育比賽,激發孩子運動興趣。
有專家呼籲,探索開發一些小程序,並與簡單的可穿戴設備結合,幫助孩子提高運動的積極性,同時還可以通過信息化手段督促家長和學生形成按時鍛鍊的習慣,解決家長不重視孩子鍛鍊的難題。
★200斤「楊貴肥」:不管胖瘦都應被尊重
除了引發身體上的疾病和心理上的衝擊,肥胖就一定不好嗎?28歲、體重200斤(約100公斤)的王宇,也曾因在意他人的批評和嘲笑而封閉自己,但她發現了自己五官精緻、積極學習的特質,轉個念扮演「楊貴肥」,反而讓她以唐朝美人形象,成了社交媒體寵兒。她認為,「美不需要被定義,積極的心態最重要」,不管胖瘦都應該被尊重。
王宇是西安人,她說,胖是因為身體不好,幾年前服用了帶激素的藥,體重增長至200斤。九派新聞報導,雖然胖,但王宇五官精緻,臉若銀盤,描上細細的眉毛和朱紅的花鈿,丹唇輕點,貼合大眾對「唐朝豐腴美人」的想像,再加上王宇自信親切的神態,她扮演的楊貴妃一出現在以唐風為主的「長安十二時辰」街區中就引起關注。
王宇和朋友在「長安十二時辰」街區內經營一家茶館,2019年11月,他們在西安城牆上拍宣傳照,朋友建議她試試漢服,說她挺符合唐朝人的形象。她試了之後覺得頗為契合,那天也有不少遊客來和她合照,這種被認可的感覺鼓勵了她繼續穿漢服的信心。
此後,她回去自己研究唐朝妝造,一點點學習怎麼盤頭髮,也研究唐朝的文化、儀態等。開業前幾天,她大都在自己店裡表演,每天把自己打扮得很精緻,在街區裡「做一些風雅之事」,寫寫扇面,偶爾會去街區裡走走。本來只打算開業的時候扮演一天楊貴妃就可以了,沒想到這無心插柳的一扮,打開了「楊貴肥」的人生。
走紅之後,她的工作更多的是和遊客互動、拍照。在她社交平台的視頻裡,能看到她悠然自若地搖著小扇子,或者製作唐果子,一顰一笑,神態優美。儘管每次從化妝到盤髮到換衣服要花兩、三個小時,但她樂此不疲,「美麗需要付出,學習的過程非常艱辛,尤其這個快時代,很多人能花錢解決的,絕不想自己動手,所以動手能力愈來愈差。」
★保持積極樂觀 最重要
隨著關注度增加,有部分網友質疑王宇在醜化楊貴妃,認為「楊貴妃是豐腴,不是胖」。報導說,之前看到類似評論,王宇會在家裡哭,稱自己努力減肥但收效甚微。現在她也看淡了這件事,希望勇敢做自己,獲得更多人的認可和喜愛。她覺得沒有人能一輩子走紅,重要的是保持積極樂觀的心態。
王宇扮演的角色是楊貴妃,她戲稱自己為「楊貴肥」,社交帳號名稱也叫「楊貴肥本妃」。取這個名字,一來是尊重歷史,再者這個名字和自己很相稱,取這個名字也是用於娛樂。
但不可避免的是,有網友認為,她之所以成功,是因為身材。也有網友認為,王宇的成功並不能完全歸結於身材,就好比並非所有人都能扮演好楊貴妃一樣。還有網友說,喜歡王宇,除了她的扮相,還因為她很可愛、很自信。
現在的王宇每天上午做妝造,下午2點前趕到街區,表演到晚上9點回家。她希望大家把更多的目光落在十二時辰的文化上面,體驗她展現大唐盛世時期的精緻生活。
而至於胖與瘦,美與醜,她個人認為「美不需要被定義,積極的心態最重要」,她認為,不管胖瘦都應該被尊重。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