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中概股預摘牌危機恐持續擴大 回港上市也面臨考驗

中美角力升級,美國日前再將11家中企列入「預摘牌名單」,據統計,預摘牌中概股總數已超過百家。有分析師認為,短期內來看,納入預摘牌的中概股還將持續擴大,預計後續將覆蓋所有在美中概股,考慮監管風險,中概股仍需做好充分準備,目前回港上市的通道保持通暢,但實際進展會受市場行情等影響及估值重估等考驗。
證券時報報導,香港南華金融集團分析師鄧雪嫣表示,按照目前進度,預計所有中概股都會被納入預摘牌名單中,但距離最終被摘牌還有2年時間,預計屆時被強制退市的可能性並不大,但監管風險始終存在,相關中概股公司還是需要考慮退路問題。
中美雙方監管機構在中概股審計監管方面的分歧由來已久,近年來矛盾逐漸升級。今年3月10日,美國證管會(SEC)把百濟神州、百勝中國、再鼎醫藥、ACM Research(盛美上海控股股東)、和黃醫藥五家在美上市公司,列為有退市風險的「相關發行人」。
根據美國去年12月公布的「外國公司問責法案」細則,外國上市公司連續三年未能提交美國上市公司會計監督委員會所要求的報告,SEC有權將其從交易所摘牌。
從市場表現來看,代表性的那斯達克中國金龍指數在3月6日急速下探至5,796點,1年來跌幅近60%。5月13日納斯達克中國金龍指數反彈,上漲逾5%,趣頭條當日上漲16.63%。
在預摘牌名單持續擴大下,已有不少在美中概股從美股回流港股。鄧雪嫣分析,整體來看,當前中概股回港上市的通道保持通暢,當前中概股赴港上市主要採取三種方式:第二次上市、雙重上市,以及不進行募資的介紹上市方式。
具體來看,第二次上市方式「進易出難」,即上市容易,美股ADR與港股互通,但一旦美股上市地位被取消,需要將港股上市成為主要上市地;雙重上市則「進難出易」,上市要求更高,上市後股份流通有一定限制,但後續有機會納入港股通,提升流動性。
鄧雪嫣並提到,近期港股市場氛圍較疲弱,承受大陸防疫相關的風險外溢壓力,在港上市的中概股交易量大約是其在美交易量的八分之一。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