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11月CPI達2.3% 創15個月新高
中國官方今天發布11月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年增2.3%,創下15個月以來新高。漲幅擴大的原因,除了去年基期較低外,物價普遍上漲也是重要因素之一。
根據中國國家統計局官網發布,11月的CPI年增2.3%,大致上和事前市場預期「破2」相去不遠,同時創下15個月以來的新高。其中,食品價格年增1.6%,非食品價格年增2.5%。
近期中國各地的消費需求明顯增加,包含蔬菜、雞蛋、淡水魚和食用植物油等價格,均較去年同期上漲不少,連帶影響11月的CPI。
中國國家統計局城市司高級統計師董莉娟分析,漲幅擴大的原因,同時受到去年基期較低,以及11月物價上漲的影響。
與去年同期相比,食品價格從10月下降2.4%,11月轉為上漲1.6%,影響整體CPI上漲約0.3個百分點;非食品價格年增2.5%,漲幅比10月擴大0.1個百分點,影響CPI上漲約2.04個百分點。
根據這份數據顯示,蔬菜價格年增30.6%,漲幅比10月擴大14.7個百分點;雞蛋、淡水魚和食用植物油價格分別年增20.1%、18.0%和9.7%;
相較於CPI創下15個月新高,11月的生產者物價指數(PPI)為12.9%,較10月下降0.6個百分點。董莉娟分析,主因是隨著「保供穩價」政策落實,煤炭、金屬等能源和原材料價格快速上漲的情形獲得控制。
她說明,在多部門聯合遏制煤炭價格非理性上漲後,煤炭產量和市場供應量持續增加,11月間煤炭開採和洗選業價格由升轉跌;金屬產業的保供穩價效果也顯現,黑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的價格轉為下降。然而由於國際原油、天然氣價格持續在高位波動,連帶使中國相關行業的價格上漲。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共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