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micron病毒怎麼出現的? 大陸提出三種可能

新冠病毒Omicron正在全球快速蔓延,大陸國家衛健委指出,Omicron的突變位點數量明顯多於近2年流行的所有新冠病毒變異株。流行病學和實驗室監測數據顯示,南非感染Omicron病例數激增以及部分取代Delta變異株,但傳播力有待進一步監測研究。
針對Omicron變異株,大陸國家衛健委29日於官網發布「權威解答」指出,自11月9日,南非首次從病例樣本中檢測到一種新冠病毒「B.1.1.529」變異株。短短2周時間,該變異株即成為南非豪登省新冠感染病例的絕對優勢變異株,增長迅猛。
26日,WHO將其定義為第五種「關切變異株」,取名Omicron變異株。但大陸國家衛健委強調,Omicron在南非首先發現和報導,不代表這個病毒是在南非演變形成的,變異株的發現地不一定是起源地。
對於Omicron變異株出現的可能原因,大陸國家衛健委推測三種可能情況:
一、免疫缺陷患者感染新冠病毒後,在體內經歷較長時間的進化累積了大量突變,通過偶然機會傳播;
二、某種動物群體感染新冠病毒,病毒在動物群體傳播過程中發生適應性進化,突變速率高於人類,隨後溢出傳染到人類;
三、該變異株在新冠病毒基因組變異監測落後的國家或地區持續流行了很長時間,由於監測能力不足,其進化的中間代次病毒未能被及時發現。
大陸國家衛健委表示,目前全球尚無Omicron變異株傳播力、致病力和免疫逃逸能力等方面的系統研究數據。但Omicron同時具有前4個變異株Alpha、Beta、Gamma和Delta刺突蛋白的重要氨基酸突變位點,包括增強細胞受體親和力和病毒複製能力的突變位點。
突變的疊加可能降低部分抗體藥物對Omicron變異株的保護效力,對現有疫苗免疫逃逸的能力則有待進一步監測研究。
應對Omicron變異株,世界衛生組織建議個人採取的預防感染措施包括:公共場所至少保持1公尺距離、佩戴口罩、開窗通風、保持手清潔、對著肘部或紙巾咳嗽或打噴嚏、接種疫苗等,同時應避免去通風不良或擁擠的地方。
大陸國家衛健委表示,戴口罩仍是阻斷病毒傳播的有效方式,對於Omicron變異株同樣適用。即使已完成全程疫苗接種,也需要在室內公共場所、公共交通工具等場所佩戴口罩。此外,還要勤洗手和做好室內通風,同時減少非必要出入境。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