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造「芯」 從未放棄
小米集團除了資本布局,本身從未放棄過自主研發晶片,今年3月,小米發布了新款「澎湃C1」晶片,採用自研影像訊號處理器(ISP)晶片+自研演算法,代表手機進行更精細、更先進的3A(AF對焦、AWB白平衡及AE自動曝光)處理。
業內人士預計,類似澎湃C1這樣的影像訊號處理器(ISP),以及AIoT物聯網晶片的開發是小米未來比較可行、也更具有規模效應的晶片自研方向。
上海證券報報導,早在2017年,小米發布晶片澎湃S1,首款搭載澎湃S1晶片的手機小米5C也一同發布。
2020年8月,小米集團董事長雷軍發文回應造「芯」進展,表示小米自2014年開始做澎湃晶片,2017年發布了第一代,後來遇到巨大困難,「但請米粉們放心,這個計畫還在繼續。」
當時小米晶片團隊松果電子2019年進行重組,部分分拆組建新公司南京大魚半導體並獨立融資。
重組後,小米持有南京大魚半導體25%股權,大魚半導體將專注於半導體領域的AI和IoT晶片與解決方案的技術研發,而松果繼續專注手機SoC晶片和AI晶片研發,仍由小米100%持股。
騰訊新聞報導,從長遠來看,小米完全可以從ISP切入,逐步過渡到更多的自研晶片領域,進一步提升晶片的自主化。當業務成熟後,小米也可以將自研晶片的覆蓋範圍,從手機延伸到更多領域,例如AIoT甚至是家電產品,將小米自研晶片打造成「金字招牌」。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共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