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商父子深耕 拚「梅」好事業
台灣青年楊棋崴和父親楊榮輝今年留在福建泉州過年。正月十五還沒過完,楊棋崴就先行返回福州市永泰縣的梅百華青梅產業園。眼下,園區正在施工建設觀光工廠和青梅主題公園,園區外萬畝青梅林新葉初萌,一片欣欣向榮。
「父親是我心裡的青梅教父。」楊棋崴受訪時如是開場。楊棋崴34歲,台灣嘉義人。父親楊榮輝1989年登陸,在福建泉州創辦榮祺食品有限公司,多年擔任泉州市台資企業協會會長。
據中新社報導,30多年來,楊榮輝已經布局福建泉州、漳州,湖南和浙江等地,業務從加工青梅拓展到生薑、牛蒡、藠頭,年產值超過2億元人民幣。楊棋崴則在2012年被父親徵召而來,共同打拚「梅好事業」。
正月期間,楊棋崴輾轉閩湘浙,謀略開年計畫。他主張發展電商,從出口轉戰內銷,去年後疫情時期,電商逆市奇襲,更堅定了這一戰略。「電商是方向,但是也不容易。」楊棋崴坦言,畢竟從出口轉內銷,企業從代工到自己開發產品、自己生產行銷,增加開發和銷售兩個環節,人員配備、公司架構都要修正,很多細節要學習。
變革,從楊棋崴要求在泉州廠區動建一座跨境電商大樓開啟。不過剛開始,大量資金投入電商,短期卻看不到成效,楊榮輝多少有些忐忑不安。
「我做製造業起來的,當然認為只有設備能生財,資金只能老老實實用在硬體設施上。」楊榮輝說,「之前我又不用移動支付,怎麼知道電商是個什麼東西呢?」楊棋崴說服父親的方法,就是教會他刷手機買東西,接觸了才知道有這麼大的便利性。「我們可以想像說,未來電商普及,會帶動整個製造業成長,也會帶來相當大的效益。」楊棋崴認為,這正是老一輩台商想要找的轉型方向。
父子耗資3000萬元人民幣投建永泰梅百華園區。楊榮輝已經相當信任,放手讓兒子加重投入注重銷售端反應,與鄉村振興銜接。
楊榮輝說,1993年,他為了改良永泰產地的青梅果品,免費為果農發放1萬株台灣良種果苗,當時成為佳話。如今樹齡已近30年,兒子也計畫改良樹種,這讓楊榮輝反倒心安,說明兒子已經考慮到五年以後產業規劃。
楊榮輝的隱憂在於,台灣年輕人來大陸接家業,找不到事業支點,又沒朋友,就怕待不住。楊棋崴在美國日本讀書,回到台灣自己創了一個農業品牌,也是有聲有色的,「何況,做梅子很辛苦」。 如今8年過去,喜歡騎行的楊棋崴在泉州結交了一群騎友,還到平潭參加兩岸職工自行車賽。他從曬梅小工到車間主任一路輪崗,到一手創辦梅百華,一期園區4公頃,二期將擴增到67公頃。
在楊棋崴看來,繼承父業跟騎自行車是一樣的先苦後甜,「時間長短我們不談,終點放在那裡,我們就去抵達那個終點。」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