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汽車缺芯 陸芯片產業衝刺

數據顯示,2018年中國大陸汽車半導體市場規模為611.6億元(人民幣,下同),同比增長15.6%。業內預計2021年將超1000億元。大陸業內人士認為,在產業對汽車芯片的重視程度陡然提升、汽車芯片需求量不斷擴大背景下,大陸國產汽車芯片廠商的機會已經出現。
中新社報導,近期,德國車企大眾集團以及汽車零部件供應巨頭大陸集團、博世集團相繼發出預警,全球範圍汽車芯片短缺會影響汽車生產,已威脅到全球汽車產業供應鏈安全。
受疫情影響,2020年初,全球對車市的預測都偏悲觀,作為以訂單來規劃產能的半導體製造商,大部分選擇降低產能或甚至關停工廠。
但與預期不同,2020年下半年汽車市場復甦較好。中國汽車工業協會數據顯示,2020年大陸汽車銷量同比下降1.9%,遠好於預期。車企產能恢復顯著,但芯片產能卻未及時跟上步伐。
此外,汽車產業「缺芯」也與消費電子產品爭搶芯片有關。疫情期間,居家辦公令手機、筆記本、平板等電子產品需求猛增,這在一定程度上擠壓了汽車芯片的產能。全球芯片供需失衡,目前部分汽車芯片漲價幅度已經達50%至100%。
當前,中國大陸汽車芯片「卡脖子」現象嚴重。數據顯示,大陸車企前裝芯片進口率超過95%,後裝芯片進口也超過80%,大陸國產自主汽車芯片規模占比不足10%。當前,解決大陸汽車芯片「卡脖子」的問題已刻不容緩。
此次汽車「缺芯」事件,從另一方面也在倒逼大陸芯片產業做大做強。近些年,中國大陸有不少汽車芯片廠商崛起,例如芯馳科技、地平線等製造商。
大陸車企在芯片領域布局較早的當屬比亞迪。早在2004年,比亞迪就成立了半導體公司,在芯片研發生產上已經有十幾年的積累。此次大部分車企面臨芯片短缺困局時,比亞迪表示自產芯片不僅可以自足,還「有餘量外供」。
一位業內人士透露,比亞迪主要是與華為合作。他看來,大陸國產汽車芯片最大的希望是華為。大陸國內至少3至5個汽車品牌已經在用華為的中控系統,相當於是芯片加軟件。「華為可能是突破汽車芯片的主力軍,但這還需要時間」。
延伸閱讀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