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F:北京亟需抑制金融風險
國際貨幣基金(IMF)指出,隨著中國大陸經濟持續復甦,北京亟需採取行動來抑制金融不穩的風險。
IMF在年度「四號條款(Article IV)」報告中指出,疫情紓困措施「可能造成的扭曲」,將會逐漸消退。債務人的還債假期,以及對不良貸款所放鬆的法規,「將使道德傷害的風險提高,且無助於目前強化銀行業透明度與治理能力等方面所獲得的進展」。
IMF指出,在防疫期間,負債水準已經上升,尤其是民間部門,而信用品質可能因為處理壞帳的法規放鬆而告惡化。小型銀行及一些地方政府的財務壓力可能加重,而地方政府在收入下降之際負債反而增加。
IMF預測大陸經濟今年將成長7.9%,之後逐漸趨緩,預測2025年的成長率為5.2%。依據大陸所訂的2035年國內生產毛額(GDP)目標,未來15年平均年增率將在4.7-5.2%之間。
但大陸經濟復甦勢頭並不均勻,工業生產與出口成長雖強,但民間需要卻未能跟上。
IMF中國部門主管柏格表示,「觀察表面數據之下的情勢非常重要,而我們看到經濟成長還不夠平衡。成長仍高度依賴政府支持,即傳統的公共基礎建設投資。但消費卻仍落後」。
IMF建議大陸政府將財政政策重點從基礎建設支出,轉向支持家庭及強化社會安全網。報告中說,「建立一套可靠且有效的社會安全體系,在經濟走下坡時對低所得家庭提供移轉給付,將對支持經濟復甦產生高度影響。降低偏高的家庭儲蓄率,並重新引導經濟在中期間朝向民間消費轉型,將使經濟成長更加強韌」。
貨幣政策方面,應該維持寬鬆,使通膨回到永續的水準,並防止金融情勢過緊。金融法規與監理架構,包括宏觀審慎政策架構與網路借貸法規也應強化,以防止未來可能發生的風險。
IMF指出,中國政府總負債占GDP比率上升到92%,並預測2025年時將升到113%。這些金額包括地方政府負債,以及一些預算外的支出。
人民銀行最近的聲明中暗示,2021年人行將更重視風險預防,並穩定經濟體系的負債水準。人行將設法避免貨幣政策突然轉變,並將對經濟復甦提供充分的支持。
IMF報告指出,中國金融主管機關最擔心的是外部風險,並表示肺炎疫情是2021年經濟成長最急迫的風險;主管機關預料今年負債將會穩住,金融風險也在可控管的範圍內。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