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學者:大陸數量型經濟增長已結束 要追求質量型增長

走過2020特殊之年,2021年的大陸經濟將會如何發展?香港中文大學(深圳)全球與當代中國高等研究院院長鄭永年21日在廣州表示,大陸數量型經濟增長戰略已經結束了,要追求的是質量型經濟增長,需要另外一套指標來衡量質量型經濟發展。
澎湃新聞報導,鄭永年21日在廣州參加「讀懂中國」國際會議研討會期間接受媒體採訪,對於未來大陸經濟的發展方向,他表示,大陸從「十四五」開始就不搞增長定量了,這是一個進步。大陸剛剛改革開放的時候要解決貧困的問題,但現在大陸的數量型經濟增長戰略已經結束,「我們要追求的是質量型經濟增長,以後不要太硬性地去規定GDP增長,但確實需要另外一套指標來衡量我們的質量型經濟發展。比如,環保指數、老百姓的幸福程度等,所以我覺得不要去預測GDP的增長有幾個點,這是毫無意義的。」
鄭永年指出,現在國家的競爭主要是城市之間的競爭,城市的競爭力決定一個國家的競爭力,改革開放40年來,廣州城市的整體升級非常重要。像廣州、深圳、香港這樣的城市一定要做切入性、世界性的經濟平台。紐約、舊金山灣區實際上就是世界經濟性平台,世界優質資本都要進入,進入之後不想走,也走不掉,因為只能在那裡生存發展,大陸還缺乏這樣的平台,廣州要透過整體的升級,塑造成為一個世界級的經濟平台。
鄭永年還提倡,即使美國、西方封鎖大陸,大陸也應該向他們實行單邊開放,「以後中國和美國的競爭、和西方的競爭,並不是比誰更封閉,而是比誰更開放。」
至於談到粵港澳大灣區的建設,鄭永年認為,粵港澳大灣區在大陸雙循環經濟新格局中扮演著非常重要的作用,粵港澳大灣區內的各個城市可以進行產業分工。例如,廣州不生產口罩,旁邊的東莞、佛山生產口罩,如果廣州要發展好,就要和其它的城市進行比較合理的勞動分工。
鄭永年說,粵港澳大灣區有三個中心城市,香港、廣州、深圳,從歷史上來看,廣州是近代以來的世界商貿中心,深圳這幾年發展為科創中心,香港就是金融中心,這些比較優勢是這些城市不可能被替代的主要因素。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