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博專欄】中國邁向疫後經濟贏家
防治新冠肺炎最得力的國家,未必就能得到最大的經濟福祉。但有一個經濟大國卻已經做到,而且這項成就還將影響多年,這就是中國大陸。
在G20國家中,只有中國經濟率先從今年第2季開始回到正成長,且成長勢頭迄未消退;反觀美國與歐洲,疫情較晚爆發,復甦也較遲出現,到現在仍面臨嚴峻的逆風。
2019年12月武漢出現新冠肺炎病例時,科學家、經濟學者與許多企業專家都認為,救人與經濟表現息息相關。麥肯錫9月23日簡報指出,「能夠成功地減少病患人數的國家,普遍比重啟經濟活動的國家更為成功。這些國家之所以能夠成功,最終歸結到兩點:了解該怎麼做,而且執行得力」。
這項評估未必是放諸四海皆準,但卻適用於中國。中國經濟第1季出現空前的萎縮,同時也控制了疫情。過去六個月來中國確診者與病逝者的增加率,比主要經濟體都低,失業率也只比日本略高,且是G20國家中今年國內生產毛額(GDP)與工業產值唯一能夠維持正成長的經濟體。反觀歐盟與美國,經濟學者預估今年GDP將分別萎縮8%及4.4%。
一些較小的經濟體在防疫工作上的表現也優於大部分主要國家,例如紐西蘭與台灣,但卻未能享有同樣的經濟福祉。儘管過去八個月來兩者的總病例數分別僅1,836及513例,但預估GDP成長率分別為負5%及1%,主因兩者都高度依賴全球貿易及觀光業。
G20的主要經濟體中,沒有一個國家的防疫績效優於中國。南韓、義大利及德國的肺炎感染者及病故者增加率都相對偏低,但仍比中國高出一倍多。排名第五低的澳洲,跟前四名差距更遠。預估德國今年GDP將萎縮6%,未來兩年的成長率將不超過3.6%,都比G20未來兩年平均成長率4%略低。
據官方數字,目前全球因感染肺炎而死亡的人數超過100萬,中國僅占0.5%,而美國占21%。美國平均每100萬居民中,有621個死亡病列,是中國的182倍。
南韓也在疫情剛爆發時就快速行動,現在經濟顯然趨向成長。中國與南韓是G20之中失業率仍低的國家,分別為3.8%及4.2%,且預料未來兩年將繼續下降。但G20之中只有中國今年預估工業生產及GDP都維持正成長,分別為2.4%及2.1%,而其他國家都是負成長;且預估2021年工業生產及GDP將分別成長7.5%及8%,領先其他G20國家。
至於美國,第2季的平均失業率為13%,遠遜於G20的8.5%;第2季工業生產劇減14%,預估全年將減少7.5%,明年將回升4.35%;預估今年GDP將萎縮4.4%,明年將回升3.8%。
(作者Matthew Winkler是彭博新聞榮譽總編輯/編譯任中原)
延伸閱讀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