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專家:應擴大養老金投資範圍
中國社會保險學會會長、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原副部長胡曉義16日在「中國養老金融50人論壇」上表示,養老保險不只是老年人老有所養的保障問題,還直接關係到國家經濟、社會長期穩定發展。幾乎每個家庭都面臨現實或潛在養老經濟風險。
中新社報導,胡曉義說,去年中國大陸直接支付的養老保險金額約為5兆元人民幣,約占當年大陸一般公共預算支出的22%;截至2019年末,基本養老保險、職業年金、企業年金、養老戰略儲備等還有11兆元結餘儲備,「總計16兆元的養老保險資金在社會經濟當中運作,財富量是相當大的」。
中國大陸養老保障體系是世界上最大的養老保障計畫,存在可及性、流動性、包容性不足的問題。胡曉義建議,一要實施全民參保計畫,特別是針對新業態群體、城鎮化轉移群體的參保計畫;二要推進養老保險基金、企業職工養老保險基金全國統籌在更大範圍內分散推行;三是要漸進性地延遲退休年齡;四是擴大籌資渠道,增加戰略儲備。
根據中國發展基金會近期發布「中國發展報告2020:中國人口老齡化的發展趨勢和政策」,自2000年邁入老齡化社會之後,中國大陸人口老齡化程度持續加深。到2022年左右,中國大陸65歲以上人口將占總人口的14%;2050年,中國大陸老齡化將達到峰值,65歲以上人口將占總人口的27.9%。
中國大陸人口老齡化來得快、規模大,面臨著「未富先老」和「未備先老」雙重挑戰。中國保險資產管理業協會執行副會長兼秘書長曹德雲建議,保險機構應發揮長期資金管理、大類資產配置、長期資產創設、穩健審慎投資四大業務特長,承擔起應有的社會責任。
曹德雲認為,中國大陸應研究推動擴大養老金投資範圍的問題。他建議,各部門在對各類養老金進行資產配置的基礎上,應在風險可控前提下逐步擴大權益投資、另類投資、產業投資、境外投資,從而積累更長期、更持久、更優質的養老保險資產。此外,還應多藉助金融科技,提升養老金數字化的運營能力。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