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美元走弱 台幣升破29.5關卡 最高29.38升幅冠亞幣

平價親民摺疊手機來了!三星被爆Galaxy Z Flip FE亮相7月發表會

竹北工業大樓起火濃煙狂竄 鄰近2科技園區交通一度壅塞

大陸爆逾40億筆敏感個資外洩案 受害者包括台灣民眾

資安媒體Cybernews近日發現,中國發生可能是史上規模最大的個資外洩事件。儲存逾40億筆個資、總計631GB的資料庫未受密碼保護,其中包括財務紀錄、支付資訊等敏感個資,甚至也有台灣民眾相關資料。

網路安全專家兼SecurityDiscovery.com網站所有者迪亞琴科(Bob Dyachenko)與Cybernews團隊發現數十億筆個資外洩事件。這個資料庫包含來自不同來源的紀錄,數量從50萬筆到8億多筆不等。Cybernews團隊研判,資料庫經過精心收集和維護,旨在建立近乎全面性的中國公民行為、經濟和社會檔案。

研究人員觀察到,外洩資料數量龐大且類型多樣,顯示這很可能是1個「集中式數據匯集點,可能用於監控、分析或收集資料等目的」。

研究團隊設法查看了16個資料集,這些資料集可能是依據內含資料類型來命名。其中最大的資料集名為「wechatid_db」,其中有逾8.05億筆紀錄,很可能是來自微信(WeChat)的資料。

第2大資料集「address_db」有超過7.8億筆紀錄,其中包括帶有地理識別碼的居住資料。第3大資料集稱為「bank」,內有超過6.3億筆財務紀錄,包括信用卡卡號、生日、姓名和電話號碼等個資。

報導指,只要掌握上述3個資料集,熟練的攻擊者就能拼湊出用戶的居住地、消費習慣、債務和儲蓄狀況等。

研究人員還發現,1個名為「tw_db」的資料集包含與台灣相關的資料。

此外,稱為「wechatinfo」的資料集包含近5.77億筆紀錄,其中很可能包含通訊日誌,甚至是用戶對話。

另有3億筆資料儲存在「zfbkt_db」資料集內,其中包含支付寶卡號等資訊。攻擊者可能試圖利用這些資料進行未經授權的支付、接管帳號,甚至竊取用戶身分。再加上其他外洩的資料集,這對用戶來說堪稱災難。

超過3.53億筆資料不均勻地分布在另外9個資料集中,涵蓋主題十分廣泛,包含賭博、車輛登記、就業資訊、退休金和保險等。

報導指,研究團隊無法判定外洩資料屬於任何可識別的組織,而且該資料庫被發現後不久就遭關閉。

此外,由於資料所有者不詳,加上缺乏通知受害者的管道,本次外洩事件的受害者恐將求助無門。

財務 團隊 個資

延伸閱讀

桃市活動報名連結「多如牛毛」 議員批智慧城市淪口號

詐團阻止六旬婦找派出所協助 婦機警詢問兒子識詐免破財

影/馬籍男來台一天卻持兩張金融卡 凌晨在台南ATM大量提款

美國最高院准許DOGE進社安系統查個資 3自由派大法官均反對

相關新聞

「我若沒上班 把文件交紀委」湘實習醫師墜樓疑有黑幕

中南大學湘雅二醫院實習醫師帥宇去年5月墜樓身亡,初步被認定為自殺,但在家屬恢復羅帥宇電腦數據後,發現有多件指向醫院內部人...

大陸飯店提供「小熊貓叫醒服務」惹議 專家:仍有機會傷人

不少飯店都有提供叫醒服務,然而近日,大陸重慶一間飯店因由小熊貓進行叫醒服務引發爭議。飯店方表示,飯店飼養的小熊貓是從相關動物園借調而來,已打過疫苗。不過周二(17日),重慶市林業局表示...

公職3人聚餐就違規?大陸新「禁酒令」被指層層加碼 憂心踩紅線

大陸當局要求黨政機關強化厲行節約之際,個別地區要求公職人員不得舉行3人以上的聚餐,並避免相互請客。

館長曝也寫過遺書 看四行倉庫嘆能理解大陸軍力提高 

網紅「館長」陳之漢首次訪問中國大陸,今早增加赴「四行倉庫」行程,他在參觀完四行倉庫抗戰紀念館後紅了眼眶,感嘆「很震撼超難...

女花2.2萬請收納師「一條龍」搬家歸位 一進新家見「滿地雜物」傻眼

一場原本為了省事的搬家收納服務,卻「越收越亂」。上海一名王女士因手腕受傷無法自行打包,花費5350元人民幣(約新台幣2.2萬元)請來專業公司協助搬家與收納,但結果讓人大失所望,甚至還壓壞一頂高價毛氈帽,引發爭議。

飛上海被關4天!她因一杯「泰國飲料」被公安帶走 陸委會示警

有網紅日前到泰國玩,隨後入境上海,卻被中國公安抓去驗尿,驗出來是陽性,當場被上銬並遭拘留四天,她強調自己是在合法區域,喝了含有大麻的飲料,並稱懷疑自己因為是台灣人被針對了,更以「我在中國被消失那幾天」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