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岡石窟佛眼遺失百年 太原市民捐贈回歸 將排查復位對象

一枚流散百年的疑似佛眼,日前回歸雲岡石窟。這枚表面覆蓋黑釉的陶製眼球,至今光可鑑人,與雲岡石窟中仍保留在原位的陶眼酷似。
中國新聞周刊報導,這枚陶製眼球的捐贈者為太原市民田亦軍。2006年,田亦軍在大同體育場路邊的古玩地攤上買下這件黑色的陶器。直到近20年後,田亦軍偶然見到一張照片,發現照片中藏於日本京都大學人文科學研究所的雲岡第八窟陶眼,與自己多年前購藏的陶器極其相似,便主動聯繫雲岡研究院,如果確認是雲岡石窟的佛眼,他表示願意無償捐贈。
今年3月,山西省靈岩雲岡石窟保護基金會理事長、雲岡石窟博物館原館長趙昆雨受託赴田亦軍家中見到陶眼,並帶回大同開展鑑定;趙昆雨說,經過專家反覆論證,意見傾向於佛眼。
中國文化遺產研究院原副院長、二級研究員詹長法說,雲岡石窟博物館裡收藏著數枚陶眼,主要有蘑菇形和圓錐形兩種。其中最大一枚呈圓錐形,直徑11.5厘米,高14.4厘米。此次發現的疑似陶眼高7厘米,頭部呈半珠狀,直徑10厘米,尾部為直徑4.5厘米的平底,約一斤重。
北魏時期,雲岡石窟造像都是純石雕的細眉長目,為造像額外安裝眼球,是在遼金至晚清時期。據統計,雲岡石窟共有16個洞窟計76件造像加裝過眼球,今存者僅剩10餘件。
如今,日本京都大學人文科學研究所還保存著兩枚雲岡佛眼,均「採集」自第八窟內,其中一件高7.2厘米,直徑7.0厘米,原為第八窟北壁上層中央倚坐佛的眼珠。這是迄今所知僅有的兩件散落海外的雲岡陶眼。
而很長一段時期,在雲岡石窟之外,只有一枚雲岡佛眼曾經現身。1985年,雲岡石窟迎來這枚重要佛眼的回歸,來自美國堪薩斯納爾遜美術館退休董事史協和(史克門)所贈。
趙昆雨說,第19-1窟主尊倚坐佛像,高7.75米,雙眼球均已失落,留下直徑為10-10.5厘米的眼洞,與回歸陶眼的尺寸規格基本吻合,可列為首位排查復位對象。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