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地方補助「愈修愈黑箱」!北市轟中央 陳其邁也嘆「欲哭無淚」

大雷雨狂炸!台南、屏東淹水警戒 專家:降雨熱區轉移至嘉義以南

印度空難逾240死僅1人倖存 警方:他坐緊急出口附近 跳出機艙逃生

中國大陸COVID-19疫情捲土重來 專家:5月下旬達高峰

COVID-19疫情在中國大陸捲土重來,有持續蔓延之勢。 示意圖/新華社資料照
COVID-19疫情在中國大陸捲土重來,有持續蔓延之勢。 示意圖/新華社資料照

COVID-19疫情在中國捲土重來,有持續蔓延之勢。中國媒體報導,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佑安醫院感染綜合科主任醫生李侗曾表示,中國這波COVID-19疫情是從3月間開始,已持續近3個月,預計可能5月下旬達到高峰。

中國經營報報導,李侗曾表示,自中國2023年初對COVID-19(2019冠狀病毒疾病)實行乙類乙管(即解除「動態清零」防疫措施)及全球逐步取消管控措施以來,全球範圍內的COVID-19疫情,一般是半年到一年間就會出現一次流行高峰。

李侗曾指出,中國2024年2至3月、7至8月分別出現過COVID-19疫情流行高峰,而這波疫情距離上次流行高峰時間略超過半年。因此,儘管這波COVID-19疫情已持續近3個月,但仍屬於「一次正常的波動」。

至於這波疫情升高的具體原因,李侗曾認為,一是很多中國民眾距離上次感染已有半年甚至一年以上,自然感染產生的抗體逐漸減弱或消失;二是病毒持續變異,尤其是Omicron毒株的XDV亞分支NB.1.8.1,免疫逃逸能力明顯增強;三是中國「五一」長假人員密集流動,促使病毒傳播加速。

李侗曾指出,目前中國北方部分省區的COVID-19病毒陽性率已開始下降;中部一些省區的成長則見趨緩;南方省區雖然還在上升,但根據其他地區的趨勢判斷,應於5月下旬達到高峰。綜合研判,中國這波COVID-19疫情可能在5月下旬達到高峰。

病毒 疫情 北京 COVID-19

延伸閱讀

114會考/近3年來最具鑑別度考題!專家估錄取分數下修 建中34.6、北一女33.8

百歲人瑞都愛的健康零食 長壽專家揭重點是不加奶油

地方阿嬤便當飄香 台裔水利專家憶緬甸震後韌性

顏色較深、標榜全麥的麵包比較健康?專家教你如何辨別真假

相關新聞

女花2.2萬請收納師「一條龍」搬家歸位 一進新家見「滿地雜物」傻眼

一場原本為了省事的搬家收納服務,卻「越收越亂」。上海一名王女士因手腕受傷無法自行打包,花費5350元人民幣(約新台幣2.2萬元)請來專業公司協助搬家與收納,但結果讓人大失所望,甚至還壓壞一頂高價毛氈帽,引發爭議。

男子身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竟被警察包圍帶走

一位男子身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簡體字樣上衣出現於維園,隨即被駐守的港警包圍,男子和警方發生口角衝突,現場甚至拉起封鎖線,最後該名男子仍在大批警力包圍下被帶走。

訂單狂噴數公尺長!知名手搖飲女員工邊做邊哭獨撐 外送員不敢催:不急慢慢做

6月3日浙江溫州一間蜜雪冰城門市上演了令人心疼的一幕。一名身穿黑色T恤的女店員獨自應對絡繹不絕的訂單,手不停歇地製作飲料,最終因壓力過大而情緒崩潰,邊哭邊工作。影片由外送員「合文同學」拍攝並上傳,引發關注。事後,店家負責人出面澄清,女孩「不是累哭的」。

吃香蕉也不行:六四36周年,港警嚴查維園防範

「吃香蕉怎麼了?吃香蕉也不行?」香港維園過去長年來都會舉行六四紀念晚會,不過從2020年港版國安法上路後,所有政治集會都遭到嚴禁與壓制,並且在六四這一天加強警力部署,全港形同噤聲。在今年六四的36週年,仍有零星的民眾手持白花或蠟燭出現在維園一帶,卻遭到警方帶走。其中有人坐在維園吃香蕉,就被警察上前盤查問話;也有人身穿中共標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字樣的上衣,被大批警力包圍帶走。

三千孤兒入內蒙:中國大饑荒的「上海孤兒」悲劇

在中華人民共和國1959年開始的三年大饑荒及其後一段時期,大量棄嬰被拋擲在常州、無錫、蘇州和上海一帶各大城市、之後因棄嬰數量過於龐大、加上糧食供應日漸短少,大城市福利機構無力負擔,這些棄嬰又由中國政府出手,將其轉移至內蒙古和華北地區安置。這些棄嬰,就被稱為「上海孤兒」。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2021年兩會期間曾提到「三千孤兒入內蒙」。

變態男共享單車坐墊藏情趣用品 見女子借車開震動「隔空猥褻」

變態!上海有女生日前深夜想騎哈囉單車 (Hellobike)回家,見到坐墊離奇鼓起便掀開檢查,發現坐墊前端位置藏有1個粉紅色性玩具,由於附近曾出現露體狂,她取出玩具後立即騎車回家,途中性玩具開始震動,她於是快快回到小區樓下棄置玩具再回家。當地警方確認已收報案,拘捕涉案41歲男子,供稱是「尋求心理刺激」才在共享單車放置成人情趣用品。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