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查:5.4萬港人患頑治抑鬱 8成想自殺 隱形患者難獲治療

港人生活壓力大,情緒問題日益嚴重,香港心理社會康復協會針對情緒病患者的調查報告揭示,香港抑鬱症問題遠較預期嚴峻,當中屬嚴重抑鬱症的「頑治抑鬱症」患者,估算超過5.4萬人,其自殺風險較一般抑鬱症患者高10倍。
綜合港媒報導,香港心理社會康復協會去年7月至10月向進行問卷調查,收回106份有效問卷,當中57.5%受訪者為抑鬱症患者。受訪抑鬱症患者中,超過80.3%出現過自殺念頭,29.5%曾企圖自殺。
有國際研究發現,頑治抑鬱症患者每年的企圖自殺率為4.66%,遠高於一般抑鬱症患者0.43%,差距達10倍。協會按國際研究的企圖自殺率,估算各患病年期的企圖自殺率範圍。以患抑鬱症4至6年的患者為例,頑治抑鬱症患者的平均企圖自殺率為23.3%,惟問卷結果的企圖自殺率為42.9%,相差近一倍,反映受訪抑鬱症患者中,可能有較預期多的患者已發展為頑治抑鬱症。
報導指出,頑治抑鬱症即對至少2種抗抑鬱藥物沒有足夠反應的嚴重抑鬱症患者,而根據香港大學的研究,約有18%的抑鬱症患者在確診後6年內演變成「頑治抑鬱症」,以香港約30萬抑鬱症患者推算,全港約有5.4萬人罹患「頑治抑鬱症」,惟政府缺乏官方統計數據,導致這群患者成為隱形群體,難以得到適切治療。
盡管香港引入新型噴鼻式抗抑鬱藥物,國際研究亦證實能快速見效並降低自殺傾向,但上年度僅20名公立醫院患者獲得處方,協會建議政府加強數據追蹤患者及治療方法,提升新型噴鼻式抗抑鬱藥物在公立醫院的使用率,以及加大力度推動有關精神疾病的公眾教育,讓市民正確認識抑鬱症。
現時香港治療「頑治抑鬱症」的方式,以腦電盪治療(ECT)和重複性穿顱磁刺激法(rTMS)為主,但兩者需時一周至數周見效,患者要頻繁覆診甚至住院,影響日常生活。
協會建議,當局應就頑治抑鬱症進行系統性統計,讓政策制定者更全面掌握本港整體數字;另增加噴鼻式抗抑鬱藥的使用量。對於有關藥物的使用率僅0.15%,精神科醫生王明爍稱「我真的好想知點解咁低」,期望當局可多作解釋。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