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製「奔月機器人」樣機 拚年中測試 無線充電功能獨特

在24日第十個「中國航天日」啟動儀式上,國家航天局正式發布探月工程四期嫦娥八號任務合作項目遴選結果,香港牽頭的「月面多功能操作機器人暨移動充電站」入選。
文匯報報導,項目負責人、香港科技大學太空科學與技術研究院院長、機械及航空航天工程學系于宏宇受訪表示,目前團隊正在進行設計,希望2025年中把原理樣機造出來進行測試,預計2027年上半年進入正樣階段,根據初樣得到的數據,把可以上天的機器人造出來。
據介紹,嫦娥八號為中國探月工程四期的重要項目,計畫於2029年前後發射,是由中國牽頭建立國際月球科研站的先行計畫之一,為未來在月球極區長期維持無人月球站建立基礎。
港科大作為是次項目的主導機構,會聯同香港理工大學、香港大學、香港中文大學、香港城市大學,及上海航天技術研究院、大連理工大學、深圳大學、南非國家航天局等,攜手實現從概念、研製、生產、測試到系統的前沿航天技術創新。港府透過InnoHK研發平台成立香港太空機器人與能源中心負責此任務。
于宏宇表示,推動「月面多功能操作機器人暨移動充電站」的項目,源於2030年到2050年建成月球科研站的目標,嫦娥八號將以機器人演練前期任務,包括部署科學儀器、月球資源利用、多機器人協作。機器人重100公斤,設計包括太陽能翼的無線移動充電站,也可以為其他的機器人及巡視器充電, 「比較驕傲地說,這個無線充電功能是我們香港機器人的獨特功能。」
要研發一台可以在月面作業的百公斤機器人,極具挑戰。于宏宇表示,沒有大氣層的月球,月夜時分熱量很快散掉,月表溫度能達到零下攝氏230度,而此次機器人還是在月球南極作業,這意味著所有材料、結構、電子元器件都要保證能在這個環境正常運作。因此,該項目中將通過先進熱控設計,使得敏感器件在此超低溫環境得以「存活」。
另一個難點是月塵,它和地球塵土不一樣,它非常尖銳,帶有電荷,附在機器人或太陽能板上都是有損害的,故團隊要在設計中、測試中攻克困難。
于宏宇形容,該項目是站在國家探月任務的肩膀上往前走,「基本上我們看不到不可逾越的障礙。航空航天任務一定要把問題在登月前完全解決,不允許有遺留問題。」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