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舊衣回收箱中有人!民眾驚嚇報警 他脫困稱「需要找地方靜靜」

玩水卻成「海賊王」!李康生闖養殖場偷撈海膽遭控竊盜 道歉稱已和解

7人戲水1失蹤!屏東枋寮漁港溺水19歲高職生尋獲 已無生命徵象

無錫、武漢櫻花馬 搶攻跑馬商機

馬拉松經濟近年拉動大陸消費。圖為3月23日的武漢馬拉松,共4萬名跑者參與賽事。圖為參賽選手奔跑在盛開的櫻花樹下。(中新社)
馬拉松經濟近年拉動大陸消費。圖為3月23日的武漢馬拉松,共4萬名跑者參與賽事。圖為參賽選手奔跑在盛開的櫻花樹下。(中新社)

大陸馬拉松經濟疫情後持續上升,據中國田徑協會21日公佈《2024年中國路跑工作報告》顯示,2024年大陸全國累計舉辦了各級各類路跑賽事749場,總賽事規模達704.86萬人次,無論是賽事規模還是參與人次,都處於上升勢頭。

新華社報導,報名人數能折射跑馬之熱。3月23日,兩場「櫻花馬」—無錫馬拉松和武漢馬拉松同日開跑,這兩大賽事本年度都各超過40萬人報名。

以去年(2024)各項賽事報名人數最多的是無錫馬拉松,超26萬人報名,今年(2025),有42萬9千多人報名,其中全馬報名人數超22萬人。武漢馬拉松2025年擴大賽事規模至4萬人,報名人數比2024年增長近一倍,達到45萬人,其中全馬和半馬均有近20萬人報名。

儘管「一簽難求」,但跑友們熱情不減。很多跑友都是廣撒網報名,中了哪裡就去哪裡。首次中簽武漢馬拉松的北京跑友楊軍說,因為馬拉松的緣故,他「打卡」了很多城市。「哪裡能中簽,我就去哪裡,既鍛鍊身體,又增長閱歷。」

報導稱,近年來賽事經濟不斷發展,馬拉松作為參與性賽事活動,拉動力量尤其明顯。據第三方評估機構評估,以武漢馬來說,截至23日,有7.1萬人次遊客因這次馬拉松賽事來到武漢,外地跑者(非武漢市)因參賽產生的直接消費總額1.17億元,同比增長40.6%,外地跑者對賽事的拉動總效應為2.98億元,同比增長40.2%。無錫馬拉松的最新數據雖未出爐,但2024年帶動經濟效益達2.83億元。

為將賽事流量更好轉化為經濟增量,武漢、無錫兩地也是八仙過海各顯神通。武漢辦起體育消費展,無錫也有馬拉松博覽會。去年無錫櫻花小籠包強力「出圈」,今年武漢賽道上,中華老字號們也推出了熱乾麵和櫻花餅。武漢還推出櫻花文旅大禮包,覆蓋21個A級景區、23個優質文旅產品,提供選手專屬優惠福利。

參賽的陳為芬就說:「很多馬拉松賽事都會為選手提供住宿、旅遊等方面的優惠待遇,所以我很願意藉著跑馬拉松的機會,帶家人一起旅遊,一次旅遊的花費就有四五千元。」

更多潛力還在跑友們的日常消費。「為了這次比賽,我買了299元的運動服、399元的運動褲、600元的耳機、1000元左右的鞋子。今天刷新了PB(個人最好成績),我要大吃一頓慶祝。」來自廣西北海的羅富元分享了他的「跑馬帳單」。

馬拉松 武漢

延伸閱讀

梅根馬可挨批糟透了!烹飪秀變讚美馬拉松「假掰女王」

北竿硬地馬拉松 法籍選手奪超馬50公里組冠軍

日本多地昨下雪今年櫻花晚開?日旅達人這樣說

台商父子在武漢遭拘留 陸委會證實了!兩人近況曝光

相關新聞

「我若沒上班 把文件交紀委」湘實習醫師墜樓疑有黑幕

中南大學湘雅二醫院實習醫師帥宇去年5月墜樓身亡,初步被認定為自殺,但在家屬恢復羅帥宇電腦數據後,發現有多件指向醫院內部人...

貴州觀光船側翻已知3死、14人仍失聯 習近平緊急指示千方百計搜救

五一假期期間,大陸傳出景區觀光船意外,貴州省黔西市新仁苗族鄉六沖河東風庫區附近發生載人遊船側翻事故。央視新聞指出,5月4...

館長曝也寫過遺書 看四行倉庫嘆能理解大陸軍力提高 

網紅「館長」陳之漢首次訪問中國大陸,今早增加赴「四行倉庫」行程,他在參觀完四行倉庫抗戰紀念館後紅了眼眶,感嘆「很震撼超難...

女花2.2萬請收納師「一條龍」搬家歸位 一進新家見「滿地雜物」傻眼

一場原本為了省事的搬家收納服務,卻「越收越亂」。上海一名王女士因手腕受傷無法自行打包,花費5350元人民幣(約新台幣2.2萬元)請來專業公司協助搬家與收納,但結果讓人大失所望,甚至還壓壞一頂高價毛氈帽,引發爭議。

男子身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竟被警察包圍帶走

一位男子身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簡體字樣上衣出現於維園,隨即被駐守的港警包圍,男子和警方發生口角衝突,現場甚至拉起封鎖線,最後該名男子仍在大批警力包圍下被帶走。

訂單狂噴數公尺長!知名手搖飲女員工邊做邊哭獨撐 外送員不敢催:不急慢慢做

6月3日浙江溫州一間蜜雪冰城門市上演了令人心疼的一幕。一名身穿黑色T恤的女店員獨自應對絡繹不絕的訂單,手不停歇地製作飲料,最終因壓力過大而情緒崩潰,邊哭邊工作。影片由外送員「合文同學」拍攝並上傳,引發關注。事後,店家負責人出面澄清,女孩「不是累哭的」。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