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實現上萬公里「星地量子通訊」跨半球連亞非

大陸首度實現跨越上萬公里的星地量子通訊。新華社20日指,位於安徽合肥的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學者潘建偉、彭承志、廖勝凱等與國內外多個科研團隊合作,在國際上首次實現微型量子衛星與小型化、可移動地面站之間的即時星地量子密鑰分發,在單次衛星通過期間,實現了多達100萬位元的安全密鑰共享,並在中國大陸和南非之間相隔12900多公里的距離上建立了量子密鑰。
報導指,此次完成對圖像數據「一次一密」加密和傳輸,為實用化衛星量子通訊組網鋪平了道路。
報導稱,基於量子密鑰分發的量子保密通訊,是迄今唯一可實現「資訊理論可證」安全性的通訊方式,將大幅提升現有資訊系統的資安傳輸水準。利用衛星平台進行自由空間量子密鑰分發,能夠突破光纖等傳輸限制,實現全球範圍的量子保密通訊。
先前大陸的科研人員利用「墨子號」量子科學實驗衛星,首次實現了星地量子密鑰分發,然而成本高、覆蓋面有限;科研人員嘗試發射造價更低、身材更「苗條」的微型衛星,多顆組網,構建高效率、實用化、全球化量子通訊網絡。
2022年7月,中國大陸發射國際首顆微型量子衛星,成本只有墨子號的1/20,衛星自重、載荷重量也降低約1個數量級(10倍),但光源頻率提升約6倍。研究團隊同時升級了小巧輕便的地面站系統。
此次,微型量子衛星與濟南、合肥、武漢、北京、上海以及南非的斯泰倫博斯等地面光學站建立光鏈路,實現即時星地量子密鑰分發實驗。以衛星作為可信中繼,研究團隊進一步實現了地面相距12900多公里的北京站和南非斯泰倫博斯站之間的密鑰共享和數據中繼。
報導指,這一研究工作為未來發射多顆微型衛星構建「量子星座」奠定了堅實基礎,不僅為大規模實用化量子通訊網路的建設提供了關鍵技術支撐,更為量子網路的全球部署開闢了新的發展路徑。
3月20日,國際權威學術期刊《自然》雜誌在網站發表此一成果,審稿人稱讚此成果是「技術上令人欽佩的成就」,「展示了衛星量子密鑰分發技術的成熟」。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