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會把間諜身分印在名片?」董郁玉家屬提10大質疑

前中共黨媒「光明日報」評論部副主任董郁玉涉間諜活動被重判7年後,其家人提出十大質疑,包括:日本多名資深外交官被視為間諜代理人的不合理、未發現董郁玉獲取利益,以及法院為何至今不給家屬判決書。
董郁玉11月29日被北京第二中級人民法院重判7年後,其家屬7日轉交給日本東京大學教授阿古智子一份有關此案的「十大質疑」。阿古智子日前和另外兩名日本學者一起呼籲中國政府釋放董郁玉,指他不可能是間諜,且中國對間諜的定義含糊不清。
2022年2月21日,董郁玉在北京一家酒店與日本外交官共進午餐時,被突然帶走。與他一同會面的外交官也被短暫拘留。
根據阿古智子7日在X平台發布,董郁玉家屬質疑,既然中國國家安全部認定日本駐中國使館8名資深外交官為間諜組織代理人,為何在長達20多年的時間裡,放任這些外交官在中國進行間諜活動?
家屬並質疑,中國國家安全部是在何時認定包括前日本駐中大使垂秀夫在內的這些資深外交官是間諜組織代理人的?如果是此案發生之後才認定,如何能要求作為普通公民的董郁玉會比國安部更清楚他們是間諜組織的代理人呢?
家屬還質疑,中國國安部因日本外交官名片上印有「外務省國際情報統括官組織…」「外務省情報分析官」等字樣而將其視為日本間諜組織代理人,認為日文中的「情報」的意思與中文一樣。實際日文「情報」的意思還有「消息」的意思。「請問哪個國家的間諜組織代理人會將自己是間諜的身分印在名片上?」
家屬強調,檢察院、法院認定董郁玉間諜罪成立,但並未發現董郁玉在與日本外交官交往過程中獲取任何錢財及其他非物質利益,法院需要給出符合邏輯的解釋。
家屬說,董郁玉每次出國都經光明日報社領導批准,他沒有違反中國的法律也沒有違反光明日報社的外事管理規定。工作時間以外與工作無關的外國朋友個人交往,沒有向報社外事辦公室報備的要求。「為什麼要求董郁玉與外國朋友吃飯聊天要向報社外事辦公室報備?」
董郁玉家屬並質問法院為什麼不給判決書,「這樣做合情合理嗎?」這個判決只有口頭通知而沒有正式書面文件。
中國當前言論更加緊縮且重視國家安全,董郁玉案引發外界關注。日本外務省發言人北村俊博4日在記者會表示,關於中方判決將多名可能是日本外交官的人士稱為「間諜組織代理」一事,「已向中方提出交涉,表示大使館工作人員等外交活動是正當業務」。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