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討論融入生活!大陸多地興起「學術酒吧」 喝酒、聽講座成潮流
中國北京、上海等地近期掀起「學術酒吧」風潮,各地酒吧舉辦非正式學術討論會,邀請人文社會學科的名校博士分享研究。創新議題及開放的交流空間吸引不少大學生和剛畢業的年輕人參與。
中國央視新聞報導,北京、上海、廣州等地掀起「學術酒吧」熱潮,主辦單位會邀請人文社科領域的博士或青年學者帶著研究成果到酒吧與聽眾分享,聽眾大多是大學生或職場年輕人。
北京某學術酒吧活動的籌組人員張家寧首次舉辦活動邀請到一名北京大學哲學系和牛津大學聯合培養的博士,討論不自制的本質,當天現場來了60、70名聽者,直播群組也有近500人加入。此後,張家寧與友人保持每週舉辦一期活動的頻率,至今已舉辦過18期。
張家寧表示,人文社科是關於世界、人生和社會的思考,價值在於讓更多人知道學術酒吧除了能將研究結果傳遞給大眾,更提供了面對面交流的空間,「這樣的討論與交流,即使是在陌生人之間,也能帶來極大的滿足感」。
曾在北京、上海的學術酒吧擔任主講人的哈佛大學經濟系博士陸子奇表示,參加學術酒吧是走出「學術小房間」的方式,聽眾從生活角度跟他討論普通人關心的問題,這讓他意識到此前研究忽略的一些問題。
他認為,學術酒吧的出現反映民間對學習知識、交流思想的需求增加,「離開學校後,深入交流思想文化的機會變少了。有了需求,自然就會有供給,學術酒吧應運而生」。
已工作10餘年且有社會學碩士學歷的小路表示,參加學術酒吧是想讓自己保持持續成長的狀態,且學術酒吧的氛圍讓學術不再是高高在上,「可以很接地氣,可以指引生活、融入生活」。
※ 提醒您:禁止酒駕 飲酒過量有礙健康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共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