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賴清德促政院推夜班護理加薪 綠委:造成分裂對立

亞運桌球/輸2贏3大逆轉 林昀儒、莊智淵退地主闖4強保底銅

日圓再近150關卡 專家:短期把握0.22以下換匯點

重複染新冠如何應對?陸專家:應第一時間用抗病毒藥物

大陸多地持續出現新冠「二陽」、「三陽」者,因此不少民眾出門依舊習慣戴上口罩。(美聯社)
大陸多地持續出現新冠「二陽」、「三陽」者,因此不少民眾出門依舊習慣戴上口罩。(美聯社)

近日,大陸新冠疫情似乎有反彈之勢,各地「二陽」、「三陽」者不斷出現,且多地醫院爆滿。其中,北京已經連續第五周在新冠病毒感染報告病例數位居第一。大陸專家建議,民眾在感染後第一時間就要使用抗病毒藥物來治療。

澎湃新聞報導,國際醫院感染控制論壇於3日在上海舉行。深圳市第三人民醫院院長盧洪洲於會上表示,從5月1日至6月2日,深圳市第三人民醫院做了統計,三周前,深圳市第三人民醫院收治的所有PCR陽性患者6成以上都是2022年底未曾感染的人,但現在「二陽」的比例略有上升。

「總體來說,『二陽』患者數量較少,症狀較輕,這說明2022年11月、12月的大流行後,已感染的人絕大部分還有免疫力,群體免疫發揮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不過,盧洪洲指出,「有病毒就有損傷,有病毒就有感染。」他認為,對於大部分健康的人來說,第一次感染後,儘管其免疫功能不能完全阻止新的變種病毒XBB再次感染,但感染後症狀通常比較輕。但對於老年人、免疫功能差及慢性病患者等來說,感染一次就會對免疫功能造成一次打擊,所以依然會出現重症及各種合併症等。

大陸科學院院士高福也曾於5月13日稱,重複感染會增加長新冠風險,而「長新冠是一個基本事實,不要迴避。感染次數越多,後遺症風險越高。」

盧洪洲提醒,若已感染,應考慮立即使用抗病毒藥物治療。他強調,「要讓廣大的醫務人員和患者、家屬認識到第一時間使用抗新冠病毒藥物的重要性。」

先前曾遇過有患者在檢測出陽性、發燒的第一天到門診看病,醫生卻不開抗病毒藥物,「到了第二周,病情加重,此時已經失去了使用抗新冠病毒藥物的時機。」

此外,盧洪洲特別指出,新冠和流感是兩種不同的病毒,抗病毒治療的藥物也完全不一樣,不可混用或換用。在流感發病率較高時,需要去醫院做檢測,自我診斷是否為新冠是不合理的。

至於,未來新冠病毒將會呈什麼趨勢發展?盧洪洲判斷,「自去年年底XBB出現後,沒有再出現大的變異。」新冠的毒力隨時間總體會慢慢減弱。

他分析,新冠未來的趨勢將是「梯次感染」,免疫保護期具有個體差異,免疫保護期短的人會先感染,同時期其他的人則不會被感染,但疫苗和藥物的研發仍要繼續。今後研發的方向也要著重於長效、通用的疫苗和藥物,無論病毒怎麼變,都可以發揮作用。

患者 深圳 長新冠

延伸閱讀

僅北市規定校園周邊50公尺禁賣加熱菸 專家籲嚴管

氣象專家預估:今年至少9颶風襲擊紐約市

中國新冠陽性增加 專家不排除反覆「二陽」、「三陽」

白菜價+養證貴 新冠抗原試劑業者紛撤證

相關新聞

中秋十一長假 陸20.5億人次出遊

大陸昨天開始中秋與「十一」八天連假,各地人滿為患,多地交通嚴重塞爆。官方估計,全社會跨區域人員流動量將達二十點五億人次,...

反效果?大陸力推教育減負 學者研究指「寒門更難出貴子」

中國強力執行教育「雙減」之際,北京大學3名學者近期發表研究論文指出,2008年到2018年推行的教育減負措施,導致寒門學...

逾136萬人處貧窮狀態 樂施會:香港疫後貧富差擴至57.7倍

樂施會今(19日)發表《香港貧窮狀況報告2023: 疫後復常下的兩極化復原》,分析政府統計處數據發現今年第一季度香港整體貧窮率達20%,超過136萬人處於貧窮狀態。2023年第一季最貧窮一成住戶月入中位數為2300元,最富裕一成住戶月入中位數為132,600元,兩者差距達57.7倍,歷年最高。

時隔三年多 武漢台北直航航線18日復航

由台北飛往武漢的東航MU2088航班,18日平穩降落在武漢天河機場。這也代表時隔三年多,武漢與台北直航航線正式雙向復航。

港破紀錄「黑色暴雨」 2死逾百傷

受颱風「海葵」殘餘環流影響,大陸香港、深圳七日晚間起遭遇極端強降雨,香港發布黑色暴雨信號,降雨量破一八八四年有紀錄以來新...

寵妻無極限!人妻酒駕抽血檢測 尪夜潛醫院注水稀釋樣本

上月,廣東東莞一男子為幫助其醉酒駕駛的妻子逃避處罰,竟凌晨前往醫院假扮醫生潛入鑑定中心檢驗室,將妻子送檢的血液樣本「注水稀釋」,導致檢測結果顯示其妻血液中乙醇酒精含量為0。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商品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