邁向社會健康最後1公里 康復醫學正在河南基層紮根

在河南省濟源市中醫院接受治療的病患在醫師協助下,使用康復機器人進行復健。記者黃雅慧/攝影
在河南省濟源市中醫院接受治療的病患在醫師協助下,使用康復機器人進行復健。記者黃雅慧/攝影

在全球老齡化趨勢挑戰下,慢性病、保健康復等醫療市場備受矚目。大陸河南省是人口大省,同時也是老人與殘疾人口大省,特別在鄉村地區,基層醫療成為康復醫學(台灣一般稱為復健科)的重鎮。鄭州大學吞嚥障礙研究所、河南鄭大一附院康復科主任曾西表示,近幾年他們幾乎跑遍全省縣區級醫院,督導並檢查他們完成康復醫學科建設。

《河南省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公報》顯示,河南省常住人口中,60歲及以上的佔比為18.08%。其中:65歲及以上佔比13.49%。顯示河南的老年人口佔比高。也因此,對於康復醫學的需求也正在提升。

康復醫學為20世紀中期出現的新概念,是為了康復的目的而應用有關功能障礙的預防、診斷和評估、治療、訓練和處理的一門醫學學科。

曾西表示,大陸康復醫療市場需求巨大,大陸有2.5億老年人,8,600萬殘疾人以及數量相當龐大的腦中風、截癱患者等需要康復治療,隨著老齡社會的到來,康復醫學已成為醫療行業中發展最快的學科,市場前景廣闊。

而基層衛生服務機構是離患者最近的場所,是開展康復醫學的主要陣地之一,是整個康復機構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肩負著疾病恢復期和慢性病患者康復治療以及健康恢復的重要職責,同時又是鏈接家庭康復、康復養老以及病人恢復健康回歸社會的緊密交匯點,是通向社會大健康的最後1公里。

位於河南省濟源市,曾西協助技術培訓的濟源市中醫院,該院是以中醫特色為主,集醫療、預防、康復、保健等為一體的綜合性醫院。該院康復科為市級重點專科。記者實探濟南市中醫院,現場除了有傳統整復、針灸療法以外,也能看到西方現代的物理醫療器材協助患者進行復健練習。

濟南市中醫院副院長潘大軍對記者表示,河南省平均壽命約在77歲,到院的老年病患也變多,在康復體系上,除了康復機器人外,也會引進現代化康復理念。只要對患者有好處就會去做,不論是中式還是西式醫療方法都會是他們會去吸收的項目。

另一方面,曾西指出,他的研究團隊經過20餘年努力,探索創造出間歇經口至食管管飼法(Intermittent oro-esophagral tube feeding,IOE),該技術能讓吞咽障礙患者「告別鼻胃管,拒絕胃造瘻」,近五年來,先後治癒1萬多名患者,治癒率達99%,除提高患者生存和生活質量,也能幫助社會減輕醫療負擔,讓農村民眾不再因為龐大醫療負擔而陷入貧困。

河南省濟源市中醫院病患在醫師協助下進行復健。記者黃雅慧/攝影
河南省濟源市中醫院病患在醫師協助下進行復健。記者黃雅慧/攝影
河南省濟源市中醫院有傳統按摩、推拿整復療法。記者黃雅慧/攝影
河南省濟源市中醫院有傳統按摩、推拿整復療法。記者黃雅慧/攝影

患者 醫學 中醫

延伸閱讀

疫後工潮 河南34教師絕食抗議4年無薪、無保險

河南34名教師遭欠薪4年絕食抗議 官方:將妥善解決

女飼主生病臥床 暖貓超擔心「叼來一撮飼料放床上」:馬麻快點吃飯飯

56歲再戰國中教育會考 補教師洪安:教育是種慢性病

相關新聞

中秋十一長假 陸20.5億人次出遊

大陸昨天開始中秋與「十一」八天連假,各地人滿為患,多地交通嚴重塞爆。官方估計,全社會跨區域人員流動量將達二十點五億人次,...

反效果?大陸力推教育減負 學者研究指「寒門更難出貴子」

中國強力執行教育「雙減」之際,北京大學3名學者近期發表研究論文指出,2008年到2018年推行的教育減負措施,導致寒門學...

逾136萬人處貧窮狀態 樂施會:香港疫後貧富差擴至57.7倍

樂施會今(19日)發表《香港貧窮狀況報告2023: 疫後復常下的兩極化復原》,分析政府統計處數據發現今年第一季度香港整體貧窮率達20%,超過136萬人處於貧窮狀態。2023年第一季最貧窮一成住戶月入中位數為2300元,最富裕一成住戶月入中位數為132,600元,兩者差距達57.7倍,歷年最高。

時隔三年多 武漢台北直航航線18日復航

由台北飛往武漢的東航MU2088航班,18日平穩降落在武漢天河機場。這也代表時隔三年多,武漢與台北直航航線正式雙向復航。

港破紀錄「黑色暴雨」 2死逾百傷

受颱風「海葵」殘餘環流影響,大陸香港、深圳七日晚間起遭遇極端強降雨,香港發布黑色暴雨信號,降雨量破一八八四年有紀錄以來新...

寵妻無極限!人妻酒駕抽血檢測 尪夜潛醫院注水稀釋樣本

上月,廣東東莞一男子為幫助其醉酒駕駛的妻子逃避處罰,竟凌晨前往醫院假扮醫生潛入鑑定中心檢驗室,將妻子送檢的血液樣本「注水稀釋」,導致檢測結果顯示其妻血液中乙醇酒精含量為0。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