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連灣5.1公里長海底隧道通車 耐用百年 技術獨步全球

中國首條高緯度寒冷地區跨海沉管隧道──大連灣海底隧道1日正式通車,解決過去南北兩岸交通須繞行一小時之苦,現只需10分鐘直達。據悉,這是繼港珠澳大橋後,中國又一成功交付使用技術條件複雜的跨海交通工程,建造工藝獨步全球。
大公報報導,地處北方高緯度的遼寧大連呈「C」字形海灣結構,長期以來南北方向交通瓶頸問題嚴峻。而大連灣海底隧道正式通車後,過去早晚高峰繞行需一個多小時的車程將大幅縮減至10分鐘內。
該工程南起大連市中山區人民路,向北以沉管隧道下穿大連灣海域,連接北岸城市主幹道,隧道全長5.1公里,設計時速60公里,雙向6車道,使用年限100年。由18節預製管節和最終接頭組成的海底沉管段長3035米,單節沉管最大重約6萬噸,相當於一艘中型航母的排水量。
據報導,與港珠澳大橋所在的伶仃洋海域不同,大連灣冬季最低氣溫可達-20℃以下。極限低溫下,隧道混凝土經過凍融循環,會極大影響結構安全。針對這一難題,項目團隊成功研製出寒冷地區百年耐久性高性能海工混凝土,完全滿足隧道主體在寒冷水下100年的使用壽命,填補行業空白。
參與過港珠澳大橋施工的「整平專家」宋江偉表示,大連灣海底隧道地質條件比港珠澳複雜,為保證安裝質量及安全隱患,技術團隊歷時兩年多,以首創的全漂浮整平工藝替代了港珠澳島隧的全抬升整平工藝。施工中,僅沉管主線挖泥爆破量就相當於世界最大金字塔胡夫金字塔大小的三倍。「全漂浮整平為國內乃至世界岩基條件下沉管隧道安裝提供了成熟的方案。」宋江偉自豪地說。
此外,該項目使用中國首套沉管安裝專用設備,僅用20個月完成18個「航母級」沉管的「毫米級」精準安裝任務,也創造了世界跨海沉管隧道建設史上安裝速度最快、用時最短的新紀錄。
另據中新社報導,大連灣海底隧道也是中國首條自主設計施工的柔性節段式管節沉管隧道。 中交大連灣海底隧道有限公司副總工程師孫磊說,為了建成這條交通大動脈,項目團隊克服了許多困難,除破解寒冷地區海工混凝土結構百年耐久性難題,實現大型船舶、水下電纜插座等核心裝備和技術的國產化,並首次將「頂進節段式」最終接頭、透水式接岸結構、碎石基床全漂浮整平等新結構、新技術應用於沉管隧道工程中,創下中國乃至世界沉管隧道施工史上的「第一」和「之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