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大陸年輕人愛上香引關注 上班與上進之外新選擇
近日中國社會關注年輕人的狀態,在「脫不下孔乙己的長衫」所代表的就業焦慮之外,輿論還聚焦更多青年到寺廟上香的現象,並稱「現在年輕人在上班和上進之間,選擇了上香」。
澎湃新聞報導,去寺廟旅遊正在年輕人當中流行。數據顯示,2月以來,預訂寺廟景區門票的人群中,90後(1990年代出生)、00後占比接近50%。還有媒體指出,與2019年相比,網路各大社群平台「寺廟」的搜索量增加了368倍。
早在去年10月,微信公眾號「ONE文藝生活」就刊登了一篇觀察,標題是「上不了岸的年輕人,都在沉迷上香」。「上岸」在此通常指考上研究所或公務人員,或是成功達成目標。
文章指去年「十一」長假期間,北京戒台寺一路望去全是年輕人,並稱在中國社群平台小紅書上發布關於寺廟的筆記,已成了一種流量入口。
綜合陸媒及社群網站評論,有觀點認為,「在上班和上進之間,年輕人選擇了上香;在求人和求己之間,年輕人選擇了求佛」,也有網友點出,年輕人愛到寺廟上香「這是因為努力能夠改變的東西越來越少,學歷能夠帶來的變化越來越小。」
近年來,中國的社會競爭、經濟現況與其導致的年輕人心理狀態引發許多關注。繼「內捲」和「躺平」之後,不久前網路社群才興起「孔乙己文學」,年輕人自比為魯迅小說筆下的窮酸文人孔乙己,一方面哀嘆工作難找,一方面說學歷是脫不下的長衫,也就是放不下身段。
「年輕人愛上香」則是讓媒體關注的最新現象。怕年輕人「逃避」現實,新京報評論稱「奮鬥才是年輕人底色」,並稱「只要仔細想想就能知道,乞靈於神佛終究是靠不住的」;北京日報評論指出,與其憂心年輕人上香,不如關心他們在求什麼。
中國青年報評論則說,寺廟也是承載中國美學的建築實體,在不少年輕人眼裡,他們熱衷前往寺廟「不是為了追隨佛祖,而是為了追隨心中的傳統文化」。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共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