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研究生專業是甲骨文 自嘲冷門上熱搜 網喊想學

近日,浙江師範大學漢語言文字學甲骨文方向研究生李瑩,發視頻「吐槽」自己的專業冷門,沒想到視頻意外走紅,相關話題還上了熱搜。
中國青年報報導,李瑩在視頻中「吐槽」說,學校唯一研究甲骨文的導師即將退休,一畢業專業方向都沒了。
來源:YouTube
她在視頻中科普了不少關於甲骨文的知識,比如甲骨文每個字都有造字故事,也有字形的演變過程。比如,兩個字講3000年前的一場車禍,左為傾覆的「車」,右為事故後損毀的「車」,這是商王和臣子駕車獵取犀牛時發生的車禍。
古人看日落也能順便造個字。李瑩解釋,太陽落入叢莽,便有了「暮」,而「暮」字的多種寫法,與書寫者所處的觀察環境相關。
還有用甲骨文寫的「情書」,商王武丁的妻子婦好的名字,在甲骨文中出現了200多次,這代表武丁在占卜時,對婦好時時掛念。而作為一名赫赫有名的女性將領,婦好出征也被甲骨文記錄了下來。
網友看了視頻表示,研究甲骨文不愧是「探究漢字生命軌跡」,也紛紛留言表示:「有趣」、「想學」、「想破譯」,也有不少網友鼓勵她堅持下去。
據學者統計,目前已發現的甲骨文單字共4000餘個,取得共識的破譯字約占三分之一。介紹甲骨文的視頻看著有趣,其實每一個字被破譯的背後,都有著不為人知的孤獨與堅持。
中國文字博物館數年前曾發出破譯「懸賞令」,有一人拿到了這10萬元人民幣(約1萬4558美元),就是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研究員蔣玉斌,獲獎論文是《釋甲骨金文的「蠢」——兼論相關問題》,他也是目前唯一 拿到這筆獎金的人。
經過多年考證,蔣玉斌得出結論:甲骨文、金文中用在某些方國名字前的「屯」字,應該釋讀為蠢動的「蠢」字,例如,「屯夷方」應解讀為「動亂的夷方」。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