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進口雞蛋開賣了!地點、售價、種類、上架時間 一次看清

北市「最畸形機車待轉區」將終結 5月底免強制待轉

戶外教學怎變體罰大會?教官只會吼 學生啥也沒學到

動態清零讓年輕人不婚了!大陸新婚人數降至37年新低

圖為今年5月20日,浙江杭州一對新人在婚姻登記處拍照留念。中新社
圖為今年5月20日,浙江杭州一對新人在婚姻登記處拍照留念。中新社

持續三年的新冠肺炎疫情與嚴格的防疫政策,已影響當代大陸年輕人的戀愛與婚姻。上海《第一財經》報導,2021年中國大陸初婚人數為1,157.8萬人,比前一年減少70.8萬人,創37年來新低,而且還不到2013年最高峰時的一半。

報導稱,大陸結婚人數持續減少,初婚年齡在推遲,單身群體日益擴大。

大陸結婚登記數據包括初婚人數和再婚人數,但比起再婚人數,初婚人數與出生人口的關係更為密切。

根據大陸國家統計局出版的《中國統計年鑑2022》,2021年中國大陸初婚人數為1,157.8萬人。從歷年數據看,2013年是大陸初婚人數的最高峰,達到2,385.96萬人。亦即,近八年來,大陸初婚人數就大降51.5%。

《第一財經》指出,初婚人數持續下滑,有多方面原因,包括:適婚人數減少、初婚年齡推遲、經濟壓力、婚戀觀念變化等。據調查,2020年大陸平均初婚年齡為28.67歲,比起2010年增加了3.78歲。

大陸國家衛健委人口家庭司副司長楊金瑞表示,「90後」、「00後」作為新的婚育主體,絕大部分成長和工作在城鎮,受教育年限更長,面臨的就業競爭壓力更大,婚育推遲現象十分突出。

廣東省人口發展研究院院長董玉整分析,當前大陸年輕人對於結婚的必要性、重要性,對於婚育社會價值的看法都發生了變化。有的人認為結婚生育不一定是人生的「必修科目」,甚至認為單身更自由。

「還有相當一部分人認為自己的能力有限,結婚帶來的負擔,承受不起,如此等等。這些思想觀念意識及其行為選擇,對於結婚都不是積極的」,董玉整說。

報導指出,另一方面,新冠疫情也影響了青年的婚戀。內蒙古統計局網站日前刊登的「疫情之下內蒙古居民結婚對數創新低」就表示,「持續三年的新冠疫情,不僅對我區經濟帶來巨大的衝擊,也影響著我區居民的正常生活,結婚率也在下降,2021年全區依法辦理結婚登記居民13.27萬對,創2004年以來全區居民登記結婚對數的新低。」

今年5月上海封城期間,在一則廣為流傳的影片中,上海警察強行登門要帶走一名核酸檢查陰性民眾到異地進行集中隔離時威脅說,如果不服從不僅會被懲罰,「還會影響你們三代」。

影片中抗拒遭官方非法轉移的男子大聲告訴警方:「我們這是最後一代,謝謝!」這段影片迄今仍讓不少大陸民眾印象深刻。

從2022年前三季數據來看,大陸結婚人數仍在下滑中。大陸民政部的數據顯示,前三季大陸結婚登記人數為544.5萬對,比起2021年同期又下滑7.5%。

董玉整說,結婚人數、初婚人數下降,必將對未來的人口發展產生較大影響:一是出生人口數量更加減少,出生率繼續降低;二是人口自然增長率也受到影響;三是伴隨人們平均預期壽命的不斷提高,人口結構將進一步老化。

結婚 疫情 內蒙古

延伸閱讀

胡歌神隱沒拍戲「半退休」 網驚爆黑幕:得罪一些人

45個國家級集群 去年產值19兆

大陸C919客機 獲頒生產許可證

大陸快遞業務增長 提前千億件

相關新聞

人擠人!泰山從山腳堵到山頂 雞鳴寺設「反悔門」籲回頭是岸

今(25)日週末,大陸多地景區意外上演「報復性旅遊」,想登泰山而小天下,不料,逾6萬名遊客從山腳堵到山頂,「看不見山頭,...

疑錯將燃料酒精當白酒 九寨溝遊客集體中毒1死1失明

有大陸網友向陸媒爆料稱,在四川成都一旅行社報團去九寨溝旅遊時,在旅行社指定的飯店就餐飲酒後,多名遊客甲醇中毒,其中一死一...

大陸首例!患者同時感染兩個新亞型毒株 民眾恐慌憂疫情再起

中國疾控中心17日證實,首次發現患者同時感染Omicron新亞型毒株BA.5.2.48和BF.7.14的本土病例,是否意...

中央圖書館裸露只是冰山一角!港女不雅照遍及列車、IKEA

該裸女是90後女生,與男友在Twitter成立聯名帳戶,經常在公眾地方、交通工具或商舖拍攝淫照及淫片,包括港鐵、九巴、IKEA宜家家居等,甚至曾在列車內做出狀似口交等不雅行為

26歲女棄逾百萬年薪改開快餐店還收佛心價 她喊:得到多了

年薪高但壓力大到幻聽,應如何選擇?深圳1名26歲女生日前登上微博熱搜,她放棄了上海某互聯網大廠最高可達年薪平均逾34萬港元(約132萬台幣)的工作,自行開快餐店稱「再也不用面對KPI」。

蔡天鳳慘案在逃前夫抓到了 被捕4人全是死者前夫一家人

香港名媛蔡天鳳被殘殺肢解案傳出新進展。根據《香港01》報導,25日下午,香港重案組人員成功於東涌拘捕死者鄺姓前夫,目前被...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商品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