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島語族考古結果 陸學者:兩岸最早就是同族群

距今約6,500年到5,500年、被認為是南島語族重要代表地的福建平潭殼丘頭遺址,近日已展開第三次考古發掘工作,有學者指出,此遺址的考古結果表明兩岸中國人最早期就是一個族群。
大陸官媒「看台海」29日引述北京聯合大學教授朱松嶺說法指出,平潭殼丘頭遺址群考古發現「有力地證明了兩岸自古以來就同屬一個國家、兩岸族群自古以來就同屬於一個族群的客觀事實」。他強調,近年來,兩岸相繼發掘的文物鮮活地向世人昭示了海峽兩岸同根同源、血脈相連、手足情深的歷史淵源。
報導並稱,各種跡象表明,早在6,000多年以前,這裡就是平潭先民繁衍生息的地方,他們在此地捕魚、採貝、狩獵。「平潭也被考古學家認為是研究南島語族起源的一個關鍵區域」。20世紀以來考古學家、語言學家以及民族學家以不同方法共同印證了南島語族的起源地就在亞洲大陸的東端,甚至直指中國的東南沿海地區,「非常多的證據證明殼丘頭文化遺址就是重要的代表地」。
朱松嶺並提到,殼丘頭文化遺址的時間點和南島語族向海洋遷徙的時間點剛好吻合,而且殼丘頭的先民在地理和時間節點上最具備向海洋遷徙的條件。這充分證明,兩岸與殼丘頭文化密切相連,他批評「台灣自己的居民是來自跟中國大陸不同的南島語族」的論斷是錯誤的,強調「殼丘頭文化遺址證明了兩岸中國人從最早期開始就是在一起的,就是一個族群」。
據指出,殼丘頭遺址是在1958年福建省文物普查過程當中,考古人員在平潭的南壟村發現的遺址。2004年,福建的博物院和夏威夷大學的人類學系以及夏威夷畢士普博物館合作,展開了「關於東南史前航海術和南島語族」的課題研究,對殼丘頭文化遺址進行了二次發掘。近日,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福建省考古研究院與平潭國際南島語族研究院組成聯合發掘隊,對福建平潭殼丘頭遺址群的龜山遺址開展第三次考古發掘。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