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主汛期缺水 專家:2006川渝大旱恐重演

中國長江流域旱情嚴峻,國家氣候中心預測,長江流域秋季降水持續偏少的可能性大,中下游地區恐出現夏秋連旱。專家表示,此次乾旱原因與2006年川渝大旱類似,都是大氣環流異常導致長江流域在主汛期出現枯水現象,判斷長江流域的旱情將進一步持續和加劇。
澎湃新聞引述中國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防洪抗旱減災中心主任呂娟表示,長江流域乾旱整體上呈現頻發、重發態勢,中下游大旱與2006年川渝大旱原因類似。這次大旱有發生時間早、持續時間長、影響範圍大等特點,初步判斷旱情將持續加劇。但得益於水利工程對於緩解旱情、保障區域生產生活用水安全發揮的重要作用,風險總體是可控的。
呂娟表示,6月上旬開始,長江流域降水開始偏少,尤其是長江下游幹流及鄱陽湖水系偏少五至七成,為近十年同期最少;同時,長江流域氣溫嚴重偏高。受到降水偏少及高溫影響,長江流域四川、重慶、湖北、湖南、安徽、江西等6省7月發生旱情,覆蓋長江幹流上游、中游和下游,這較為少見,也給流域內水量應急調度帶來困難;旱情已約40天,未來一周可能持續發展。
旱情對農業生產、人畜飲水及生態環境等方面也產生負面影響。呂娟表示,例如,四川、重慶等地區一季稻已開始灌漿結實,持續性重度少雨將會導致結實率下降,不利於一季稻產量形成;洞庭湖、鄱陽湖等水位持續下降,草洲和淺灘面積擴大,衝擊湖區的水產養殖、農業生產,也使生態系統受到破壞。
呂娟表示,這種大範圍乾旱是出於主要氣候系統大氣環流異常狀況,相關地區需要做好長時間抗旱準備,盡快摸清旱區缺水狀況、科學調度水利工程,確保群眾飲水安全和農作物灌溉用水需求。但何時恢復正常狀態還難以預測。
極目新聞報導,湖北省已累計有141.74萬人次參與抗旱,優先保證人畜飲水安全,重點滿足豐收在望的在田農作物灌溉用水。中國水利部長江水利委員會16日也發布調度令,三峽水庫自當天中午12時起向長江中下游補水,未來5天補水約5億立方公尺。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