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新聞
test
0:00 /
0:00
假記者向上市公司高層隨機寄出勒索信 得手500多萬

大陸假記者勒索事件時有所聞,近日又傳出,一名男子隨機向上市公司高層寄出200封勒索信,指稱掌握對方一些不為人知的「私人秘密」,若不想曝光就匯錢到指定帳戶。該名男子以此輕鬆得款人民幣134萬元(約新台幣576萬元)。
根據中國裁判文書網近日公告,四川成都雙流區人民法院日前宣判一宗假記者敲詐案。據成都市雙流區人民檢察院指控,2020年3月底至4月中旬期間,被告人符姓男子以敲詐勒索錢財為目的,搜集上市公司高層信息,包括姓名、地址、照片等,並制作敲詐勒索信件200封。
符姓男子在信中聲稱自己是記者,掌握對方「私人秘密」,若不想曝光向其持指定的銀行帳戶轉帳人民幣33.5萬元或35.2萬元。
去年4月12日,符姓男子將這200封勒索信件同時寄出。 一周後,竟然真的收到奧普家居、泰林生物、廣大特材、瑞瑪工業等4家上市公司高層各匯入人民幣33.5萬元(約新台幣144萬元)。
最後是因成都先導公司董事長李進在收到敲詐信數日後向公安機關報案,這起詐騙案才得以曝光。符姓男子去年4月29日因涉嫌犯敲詐勒索罪被成都市公安局雙流區分局刑事拘留。
去年8月17日,符姓男子被提起公訴。鑒於符姓男子案發後如實供述並自願認罪認罰、主動退賠部分贓款,成都市雙流區人民法院予以從輕處罰,判處其有期徒刑10年6個月,並處罰金人民幣15萬元。
但不少大陸民眾好奇的是,能成為上市公司董事長,按理說「江湖經驗」不可謂不豐富,但何以會因一封簡單的敲詐信就輕易受騙?有網友就調侃,「被騙不可怕,誰轉帳誰尷尬」。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共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