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敦煌陽關林場遭「剃光頭」犧牲?官方:未發現林地大減

有陸媒指出,甘肅省敦煌市陽關地區林場,十餘年來遭大面積「剃光頭」式砍伐,僅剩下約5千畝防護林,而砍伐後的林地全被用來種葡萄,恐造成生態災難。對此,甘肅成立調查組回應,經過歷年衛星遙感技術比對分析,2000年以來,未發現林地大面積減少以及砍樹開墾葡萄園地的狀況,未威脅敦煌生態環境。
中新網報導,經濟參考報20日報導敦煌萬畝沙漠防護林被毀問題,引起巨大反響。報導指出,大陸八大沙漠中總面積排名第6、流動性排名第一的庫姆塔格沙漠,地處該沙漠東緣、曾經擁有約2萬畝「三北」防護林帶的大陸國營敦煌陽關林場(簡稱陽關林場),是敦煌的第一道、也是最後一道防沙阻沙綠色屏障。
但近日調查發現,這條西鎖沙龍、東保綠洲的防風固沙生命線,近十餘年來持續遭遇大面積「剃光頭」式砍伐,萬餘畝公益防護林在刀砍鋸伐中所剩無幾。
報導稱,自2000年以來,來自外地的承包戶蜂擁進入陽關林場,大面積租賃林地開發建設葡萄園,擠占生態林地甚至有全部取代之勢。為阻止防護林與葡萄爭奪土壤中的水分和養分,不少葡萄種植者更不惜競相對承包地附近的防護林痛下殺手、斬草除根,製造生態林木假死現象,包括剝掉胡楊樹皮,放火炙烤焚燒樹幹底部等。
甘肅省陽關林場問題調查組26日發布「敦煌市陽關林場防護林被毀問題調查情況通報」。通報稱,甘肅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20日甘肅省政府分管副省長劉長根帶領調查組立即抵達敦煌市進行調查核實,調查組透過實地走訪、查閱資料、座談交流、個別談話等方式,逐一進行核查,並透過衛星遙感技術進行印證,得出初步調查結論。
通報指出,陽關林場建場前,除了少量依託陽關綠洲自然生長的林木外,大部分區域為戈壁和沙丘。根據敦煌市2000年調查資料,當年陽關林場實有防護林面積6500畝左右。經過歷年衛星遙感技術比對分析,2000年以來,未發現林地大面積減少情況。
2018年到2019年間衛星遙感數據顯示,林場範圍內有3處面積約42.98畝的疑似林地破壞圖斑,經現場核查,主要由於陽關林場進行基礎設施改造,新修砂石道路和U型灌渠、鋪設管線灌線造成的,未發現砍樹開墾葡萄園地情況。
通知表示,關於葡萄園地面積。自上世紀70年代以來,陽關林場為改善職工的經濟收入、積累林木管護資金,林場職工根據當地的氣候條件,提出了「以林護果,以果養林;多種經營,綜合發展」的工作方向,引進篩選包括葡萄在內的果樹品種進行推廣栽培,成為林場區域內農戶的主要經濟收入來源。透過發展葡萄等經濟林,不但改善了林場農戶的生活條件,還增加了林地和綠洲面積,為林場防護林建設和防沙治沙工作提供了資金保障。
通知稱,綜合相關狀況分析,陽關綠洲現狀穩定,沒有出現明顯退化沙化現象,不存在威脅敦煌生態環境的情況。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