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無錫/闔閭城 吳國霸業基礎

闔閭城為吳王闔閭聽取伍子胥建議所建的吳國都城,位於江蘇省常州市武進區雪堰鎮和無錫市馬山區胡埭鎮境內、閭江附近,為春秋時期吳、楚、越三國爭霸,吳王闔閭為防禦楚國和越國進攻,於闔閭元年所建。
闔閭城的建設是吳國霸業基礎,然而闔閭故城所在,向來是史界未解之謎。1959年,無錫西郊與武進交界處的胡埭閭江一帶,被認為是闔閭小城遺址所在,但未及考古。2004年,發現了一批史前及春秋時代文物;南京博物院考古研究所由2007年起,對闔閭城遺址勘探複查,確認了闔閭大小二城;大城位於今常州市武進區雪堰橋鎮,小城則在無錫市濱湖區胡埭鎮。2014年2月,在無錫胡埭部分的遺址上,建成闔閭城遺址博物館。
考古發現,闔閭城占地約100萬平方米,為春秋中期城池遺址。城址呈長方形,東西長約1300米,南北寬約800米。城中段有殘存城牆相隔,形成東西兩個方形城區。城牆殘高3-4米,牆基厚約20米,均系夯土築成。
東西無城牆殘跡,利用寬約30-40米的直湖港(閭江的一部分)作塹壕,與外界隔斷,其他三面均有6-30米不等的城壕,總長約4000米。城內現有周家、城里及東城等自然村,有5座橋梁與外界通聯。
闔閭城四周皆河圍繞,城牆僅遺存西南半邊。城南面略偏東處,有一寬約36米的洞口,可能是當時的門洞。城後有胥山、濮射山、龍山作屏障;前方遠處是南山山脈,左邊是太湖,形勢險要。山上烽燧墩,山下土城,進可攻、退可守,為古代軍事要地。
闔閭城遺址的發現,無疑是吳越考古乃至東周考古的重大突破,也使學者重新思考吳國歷史。不少學者主張吳人的祖先,是棲息在淮河南北的「淮夷」,居巢(今安徽巢湖周圍)或許正是吳人故土。
此後吳人南遷,他們君長居住的中心區域,都保留了這個稱呼;中心居住地周圍的河川山嶽,也被稱作胥溪、胥江、胥山。從江北的居巢到江南的鳩茲、姑孰、湖熟、朱(方)、姑蘇(姑胥),加上以國號命名的如固城、葛城、吳城等地點,將這些地點連起來,其實就是吳人的遷徙圖,最後來到了今天的蘇州(姑蘇),蘇州成為吳國最晚期的政治中心。
今環太湖地區的蘇州、無錫、常州三市轄區,從新石器時代以來,與錢塘江流域同為越文化的分布範圍;而在南遷中不斷壯大的吳人,最終在這裡與越人結怨,兵戎相見。
春秋五霸 吳王闔閭
吳王闔閭(約西元前537年-西元前496年),原稱公子光,春秋時吳國第24任君主,在位19年,「荀子·王霸」列為春秋五霸之一。歷史上有名的「專諸剌吳王」,伍子胥掘楚平王墓鞭屍三百,以報其父兄被殺之仇等,均與闔閭有關。
歷史記載,吳王僚繼承王位後,公子光為了維護周禮和實現稱霸諸侯的大業,在伍子胥的策畫下,勇士專諸利用魚腹藏劍,成功地刺殺了僚,公子光終於登上王位,成為吳王闔閭。
闔閭即位後,勵精圖治,國力日盛。闔閭九年,柏舉之戰,闔閭重用大臣孫武、伍子胥等為將,聯合唐、蔡二國攻楚,五戰破楚,入楚國首都郢(今湖北江陵北),楚國幾乎滅亡。而原為楚國人的伍子胥,當年從楚國逃往吳國投靠闔閭,在進入楚國後,掘楚平王墓鞭屍三百,以報其父兄被殺之仇。
後來的「吳越爭霸」故事更精采。闔閭十九年,越王允常病死,闔閭攻越,戰於欈李(今浙江嘉興西南)。此戰越軍採取偷襲戰術,闔閭中箭,傷重不治,死前囑子夫差勿忘殺父之仇。夫差繼位後,率軍征越,越國差點亡國。越王勾踐使美人計,獻美女西施給夫差,夫差任用奸臣,沉溺酒色,伍子胥幾次進諫,夫差不聽,令伍子胥自殺。而越王勾踐「臥薪嘗膽」,十年生聚、十年教訓,最終滅了吳國。
延伸閱讀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