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新聞
test
0:00 /
0:00
江西九江/湖口草龍 黃金稻草編扎美學

湖口草龍,起源於隋唐時期,至今已有600多年歷史,流行於九江市湖口縣流泗鎮一帶,是流泗鎮三大民俗文化之一。湖口草龍外形獨特,滿身金黃,栩栩如生。
龍是中華民族的化身,千百年來,龍在炎黃子孫心目中有著至高的尊貴地位。具有「中國民間藝術之鄉」美譽的湖口,人們對龍情有獨鍾,尤其是草龍。在湖口民間,手工扎龍有紙龍、布龍、板龍、草龍之分,因民以食為天,萬物穀當首,所以草龍被推為群龍之首,人們又稱它為真龍、老龍。
相傳草龍起源於隋唐,盛行於明清。起初,農民在每年秋收之後,用稻草札成5至21節的草把,用木棍擢住,草繩串起,編札成草把龍,以表達人們盼望風調雨順,五穀豐登的願景。隨著歷史延續,草龍經過歷代藝人的不斷改進,編札工藝越來越精巧細緻。
湖口草龍以稻草為主要材料,輔之以竹子、木棍做支架,整條龍節段為單數,一般為9-21節,編織工藝複雜精緻,採用了編、織、插、嵌、鑲、繞、纏、懸、掛、空、別、剔、鏤、透等10多種工藝技巧。製作一條長27.8米,龍身直徑0.38m的草龍,用稻草80000多根,不露人工痕跡,呈現一派莊重威嚴、古樸典雅的神韻。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共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