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淇河 大陸華北地區唯一未被汙染的河流
詩經寫「淇水滺滺,檜楫松舟;駕言出遊,以寫我憂。」詩經裡的淇河,景色優美,也是古代當地時尚男女互訴衷腸或抒發己思的地方。自古以來,美麗淇河吸引眾多文人墨客到此,或遊河攬勝發思古幽情,或隱居著書。例如,詩仙李白曾寫詩:「淇水流碧玉,舟車日奔沖。青樓夾兩岸,萬室喧歌鐘。天下稱豪貴,遊此每相逢。」相傳「水滸傳」的作者羅貫中,曾長期隱居淇河岸邊的許家溝一帶。
淇河全長165公里,在鶴壁市境內總長度83公里。因其上游是山區,河水沿山峽而下,由於河道彎曲,坡度大,流速快,河水衝擊鵝卵石,發出陣陣聲響,又稱為「響石河」。據稱,淇河水因含沙量小,水流清洌,水味甘甜,水質常年保持在大陸國家二類標準以上。
淇河沿岸五園,包括淇水詩苑、淇水樂園、淇河森林公園、淇河濕地公園、淇河生態園等,是鶴壁民眾休閒的好去處。其中,淇河詩苑,運用書法、繪畫、雕刻等形式,是一個風景優美、詩情畫意的生態史詩文化長廊。
除了河邊的森林公園和濕地,鶴壁淇河還有一個令人嘖嘖稱奇的天然太極圖。淇河天然太極圖坐落在太行山東麓的上峪鄉境內,淇河在這裡由東向西,形成鮮明的反「S」形流向,兩岸山地形成陰陽二魚。相傳殷商時期,周文王姬昌曾關押在此,他夜觀天象,晝看淇河天然太極圖,深受啟發,因而研析出「周易」。有專家推斷,該處可能是太極文化的發源地。
淇河文化是鶴壁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對鶴壁而言,淇河是一條歷史底蘊深厚的文化河,也是當地民眾引以為傲的母親河。
留言